2019屆高考語文第二輪文言文閱讀導練復習教案
易錯提示文言斷句的八種失誤及消解 (一)忽視整體,主觀臆斷 例如,將“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XX年北京卷)誤斷為“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分析原因,是沒有兼顧段意,沒有理解關鍵句“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的意思,沒有據此推斷出“善術者”的馬由此必“富”(“多”的意思)的必然結果。而有的考生見“富”就想當然是“財產多、富有”的意思,繼而主觀臆“斷”成“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因此,斷句時切記要通讀達意,方能下筆。 【消解對策】 通覽全句段,力求大體了解全句段內容,然后遵循“先易后難”(憑語感將能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小范圍,再精析難斷處)的原則去斷句。 【參考答案】 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 (二)語法結構,剖析不準 例如,將“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XX年北京卷)誤斷為“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此句誤斷,實屬不該,但也透露出一個重要問題,學生斷句時忽視語法剖析。其實,只要抓住謂語“吊”,再在其前后尋找出主語(人)和賓語(之),正確點斷就不難了。再如,將“孔子曰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樂驕樂樂佚游樂宴樂損矣”誤斷成“孔子曰/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樂驕樂/樂佚游樂/宴樂損矣”,其中最大的失誤是沒有理清句子的表述結構:“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是總說句,后面分別闡述各是哪三樂。如果弄清了這種結構,點斷時能大大提高正確率。 【消解對策】 ①抓住句子的核心——謂語。分析謂語與它前后詞語之間的關系:謂語前是主語,謂語后是賓語;主、賓一般由名詞或代詞充當,謂語由動詞或形容詞充當。②理清句子的表述結構。有些句子或篇段,表述時時常有一些明顯的形式結構,如總分、分總等,由此切入,可以有效斷句。 【參考答案】 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 孔子曰/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樂驕樂/樂佚游/樂宴樂/損矣。 (三)虛詞功能,模糊不清 例如,將“故曰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戰又奚獨怪于狗而烹之嘻過矣”(XX年遼寧卷)誤斷成“故曰/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戰/又奚獨怪于狗/而烹之嘻/過矣”。分析原因,將“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戰”斷成“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戰”,是不明白“而”如果連接兩個詞性結構相同的短語時,前后不能斷開,是句中連詞;又將“又奚獨怪于狗而烹之嘻過矣”斷成“又奚獨怪于狗/而烹之嘻/過矣”,除了“而”的用法不明外,又不清楚“嘻”作為嘆詞,前后都要斷開的用法。 【消解對策】 積累并掌握有規律性的文言虛詞:句首語氣詞“其、蓋、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可在其前斷句;句末語氣詞“者、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可在其后斷句;“茍、縱、是故、于是、向使、然而、無論、至若、是以、繼而、縱使、然則”等關聯詞,多可在其前斷句;“于、為、則、而、以”等通常作句中連詞,前后不能斷開;嘆詞“嘻、嗟夫、嗚呼”等構成獨詞句,前后都可斷;句首時間詞“頃之、未幾、已而、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幫助斷句。熟悉這些知識并加以利用,可避免誤斷失分。 【參考答案】 故曰/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戰/又奚獨怪于狗而烹之/嘻/過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