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語文詞類活用與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精講精練復習教案4
a.通過學校學習而明白治國之道的古代士人可成為官吏的后備之選。
b.各地為了祭祀孔子而修建孔廟,是后世官辦學校被廢的原因之一。
c.為了當地人民的教化,慈溪縣令在修孔廟時建學舍的舉措得到了作者的肯定。
d.慈溪縣有許多資質很好的人,通過學校的培養(yǎng),他們很容易成為國家可用之才。
【答案】b
【解析】b項“后世官辦學校被廢”的原因一說有誤。
【考點定位】本題考查對全文內容的分析與概括,能力層級為c級。
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大抵所以治天下國家者,不復皆出于學。(4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雖喜且幸其將行,而又憂夫來者之不吾繼也,于是本其意以告來者。(6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大概用來治理天下國家的人,不再都從學校中產生。(2)我雖然為它即將推行而感到高興并且慶幸,但又擔心那些后來的人不能繼承我(的思想),在這種情況下,(我)推究它的意義來告訴后來的人。
【解析】⑴句中要注意“大抵”(大概) “所以……者”(用來……的人)“不復”(不再)“出”(產生)(各占1分),譯出大意,語句通順1分;⑵句中應注意“且”(將要)“幸”(慶幸)“不吾繼”(不能繼承我)“本”(推究)(4詞各1分),譯出大意,語句通順占2分。
【考點定位】本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根據近幾年高考評分標準,文言文翻譯應注意以下事項:①重點實詞的含義;②特殊句式;③譯文語句的通順。
附:參考譯文
國家一天都不能沒有刑賞與教化,所以學校一天都不能不存在于天下。古代在天下的田地中劃定井田,舉辦黨庠、遂序、國學等各級學校的法律也在其中建立。那么學生士子每天的所見所聞無不是用來治理天下國家的道理,他們習熟武藝一定符合仁義的要求,所學一定都能盡其才能。日后某一天被選取為公卿大夫官員的后備人選,那么他的才能品行都是平素已經具有的了。備選的學生士子他們能施展的才能也都是平時的所見所聞,不需要等待訓練演習之后才能做事。
后來的朝代沒有了劃定井田的法律,學校也就有的還在,有的停辦了。大概用來治理天下國家的人,不再都從學校中產生。而且求學的士人,或群居,或聚族相處,居老師、弟子之位的人,只講章節(jié)、句讀,講授、學習一點文字罷了。到了國運衰落很久之后,各地的學校也停辦了,就在天下修建廟宇來祭祀孔子。大概廟宇之興盛,是因為學校之衰敗,這是近世之法造成的。
如今的天子即位多年,大力整治法紀,改變了前幾代在學校教育方面做得不正確的地方。在這樣的情況下,學校逐漸在天下建立起來。但還是規(guī)定:一個州的學生士子達到二百人,才能開辦學校。在這種情況下,慈溪的學生士子不能有自己的縣學,修建的孔廟還是原來的樣子。后來孔廟損壞了無法修理,縣令劉報告州官,讓百姓出錢,將要修建孔廟,(后因種種原因)沒有來得及修建就離去了。后來林肇到任。就說:“過去用來興辦學校的方式我沒能看見,但是一個州的學生士子達到二百人,才能開辦縣學的法律我不能不遵循。雖然這樣,我的百姓在這里不能沒有教育啊。”馬上依靠籌集百姓的錢修建孔子廟,整理孔廟的四周,在其中建起了學舍講堂,帶領全縣的年輕后生,起用杜醇作老師,開始興辦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