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語文詞類活用與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精講精練復習教案4
林肇本來是一個賢能的縣令,而慈溪這樣的小縣,沒有財寶、奢侈工巧的物品來招致各地的經商之人。慈溪有很好的農業,能夠自給自足,沒有水災旱災的憂慮。沒有經商之民,所以這里的社會風氣統一而不混雜;能夠自給自足,所以官府用刑審慎而容易治理。我所見到的慈溪的學生士子,也多有雋美博洽的才能,很容易培養成才的。杜醇是越地的隱士,他的學問品行適宜做老師。因為慈溪這個小縣遇到了一個好的縣令,又得到了一個適宜做老師的人作縣學的老師,又因為修治純正、易管理的社會風氣,進薦了雋美博洽易于培養的人材,雖然被法律和時勢所限,不能夠全部像古代的學校那樣做,但我堅定的相信林肇的教化將得到推行、希望的社會風氣得以出現。教化可以使社會風氣更美好,這樣長期堅持下去一定有好的結果。但現在在任的官員,不可能在慈溪做很久的官。我雖然為它即將推行而感到高興并且慶幸,但又擔心那些后來的人不能繼承我(的思想),在這種情況下,(我)推究它的意義來告訴后來的人。
八、(重慶卷)閱讀下文,完成第1—4題。
人有明珠,莫不貴重,若以彈雀,豈非可惜?況人之性命甚于明珠,見金錢財帛不懼刑網,徑即受納,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彈雀,何況性命之重,乃以博財物耶?群若能備盡忠直,益國利人,則官爵立至。皆不能以此道求榮,遂妄受財物,贓賄既露,共身亦殞,實為可笑。
貪人不解受財也,至如內外官五品以上,祿秩優厚,一年所得,其數自多。若受人財賄,不過數萬,一朝彰露,祿秩削奪,此豈是解愛財物?規小得而大失者也。昔公儀休性嗜魚,而不受人魚,其魚長存。且為主貪,必喪其國;為臣貪,必亡其身。《詩》云:“大風有隧,貪人敗類。”固非謬言也。昔秦惠王欲伐蜀,不知其徑,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見之,以為牛能便金,蜀王使五丁力士拖牛入蜀。道成,秦師隨而伐之,蜀國遂亡。漢大司農田延年贓賄三千萬,事覺自死。如此之流,何可勝記!
若能小心奉法,常畏天地,非但百姓安寧,自身常得歡樂。古人云:“賢者多財損其志,愚者多財生其過。”此言可為深誠。若徇私貪濁非止壞公法損百姓縱事未發聞中心凱不常懼?恐懼既多,亦有因而致死。大丈夫豈得茍貪財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孫每懷愧恥耶?
古人云:“鳥棲于林,猶恐其不高,復巢于木末;魚藏于水,猶恐其不深,復穴于窟下。然而為人所獲者,皆由貪餌故也。”今人臣受任,居高位,食厚祿,當須履忠正,蹈公清,則無災害,長守富貴矣。故人云:“禍福無門,惟人所召。”然陷其身者,皆為貪冒財利,與夫魚鳥何以異哉?
(節選自《貞觀政要•貪鄙》)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乃以博財物耶 博:增加
b.祿秩優厚 秩:品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