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語文必修三文言文指導復習
解析 ①④為介詞,“憑借”“用”;②為介詞,
“按照”;③為連詞,“來”。
d
11.孟子反對不義的戰爭,他主張如果進行戰爭也應
“解民倒懸”,下列能體現這種思想的一項是( )
①東面而征,西夷怨 ②南面而征,北狄怨 ③民望
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④誅其君而吊其民,若時雨
降 ⑤民以為將拯己于水火之中也 ⑥是動天下之兵也
a.①②③④ b.②③⑤
c.④⑤⑥ d.③④⑥
解析 ①②③④從不同側面寫出正義戰爭是人民渴望
并擁護的;⑤齊宣王伐燕的本意并不是救民于水火,
而是想稱霸天下;⑥這是孟子對這次戰爭后果的分析。
a
12.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
a.齊國攻打燕國,占領了它之后,卻要面對一些諸
侯聯合抗齊的局面,齊宣王與孟子的對話就是在
這種背景下進行的。
b.孟子肯定了齊宣王發動戰爭是以“救民于水火”
為目的的,因此老百姓才會“簞食壺漿以迎王
師”。
c.孟子認為諸侯本來就害怕齊國,如今齊國戰勝了
燕國,擴大了疆土,增強了國力,因此不用擔心
諸侯的反應。
d.文章中把齊國占領燕國比作一場及時雨,肯定了
它是“謀于燕眾”的正義之舉。
解析 b項原文中“民以為”說明老百姓誤以為齊王是來
拯救自己的,因而表示歡迎,實際并非如此。c項孟子認
為天下的人本來就害怕齊國的強暴,如今地盤擴大而不施
仁政,會激怒天下興兵問罪。d項文中“及時雨”是比喻
商湯伐紂,“謀于燕眾”是孟子為齊王指出的解決眼前危
機的途徑之一。
答案 a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誅其君而吊其民,若時雨降,民大悅。
(2)若殺其兄父,系累其子弟,毀其宗廟,遷其重
器,如之何其可也?
答案 (1)誅殺那些暴虐的國君而來撫慰那些受害的
老百姓,就像天上下了及時雨一樣,老百姓非常高興。
(2)您卻殺死他們的父兄,抓走他們的子弟,毀壞他們
的宗廟,搶走他們的寶器,這怎么能夠使他們容忍呢?
參考譯文
齊國人攻打燕國,占領了它。一些諸侯國在謀劃著
要救助燕國。齊宣王說:“不少諸侯在謀劃著要來攻打
我,該怎么辦呢?”
孟子回答說:“我聽說過,有憑借著方圓七十里的
國土就統一天下的,商湯就是。卻沒有聽說過擁有方圓
千里的國土而害怕別國的。《尚書》說:‘商湯征伐,
從葛國開始。’天下人都相信了。所以,當他向東方進
軍時,西邊國家的老百姓便抱怨;當他向南方進軍時,
北邊國家的老百姓便抱怨。都說:‘為什么把我們放到
后面呢?’老百姓盼望他,就像久旱盼烏云和虹霓一樣。
(這是因為湯的征伐一點也不驚擾百姓。)做生意的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