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語文必修三文言文指導復習
兩手合抱,形容毫不費力
下層人民
狹小
《師說》
(14)句讀之不知:
(15)君子不齒:
古人指文辭休止和停頓處,即斷句
不屑與之同列,羞與為伍,意思是看不起3.解釋下列加點的古今異義詞的古義
《寡人之于國也》
(1)寡人之于國也
古義:
今義:形影孤單之人。
(2)河內兇
古義:
今義:泛指河流。
(3)棄甲曳兵而走
古義:
今義:一般行走。
古代君主的自稱。
黃河。
逃跑。
(4)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
古義:
今義:保養身體。
《勸學》
(5)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古義:
今義:知識、學識淵博。
(6)蚓無爪牙之利
古義:
今義:壞人的黨羽、幫兇。
供養活著的人。
廣泛地學習。
爪子和牙齒。比喻得力的助手。
(7)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
古義:
今義:托付;把感情、理想、希望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
種事物上。
(8)蟹六跪而二螯
古義:
今義:雙膝彎曲,使一個或兩個膝蓋著地。
《過秦論》
(9)以致天下之士
古義:
今義:連詞,用在下半句話的開頭,表示下文是上述原
因所形成的結果(多指不好的結果)。
寄身、托身、容身。
文中指蟹腿。
用來招納。
(10)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古義:
今義:山東省。
(11)然后踐華為城,因河為池。
古義:
今義:泛指河流。
(12)國家無事
古義:
今義:一個國家的整個區域。
崤山以東,即東方諸國。
黃河。
諸侯封地和大夫封地。
(13)古之學者必有師
古義:
今義:指在學術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14)小學而大遺
古義:
今義:對兒童、少年實施初等教育的學校,給兒童、少
年以全面的基礎教育。
(15)吾從而師之
古義:
今義:表目的和結果的連詞。
泛指求學的人,讀書人。
小的方面學習。
動詞“從”和連詞“而”,“從”譯為“跟從”。
4.解釋下列多義詞
《寡人之于國也》
涂有餓莩而不知發:
發閭左謫戍漁陽九百人:
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
頃之,未發,太子遲之:
舜發于畎畝之中:
懷怒未發,休祲降于天:
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
士皆瞋目,發盡上指冠: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1)發
打開、開啟
征發、征調
開放
出發
興起、崛起
發作、抒發
表現、顯露
頭發
啟發
(2)加
鄰國之民不加少: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樊噲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
萬鐘于我何加焉:
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
秦王竟酒,終不能加勝于趙:
更、更加
夸大、超過
加上,把一物放在另一物上
施予、給予
增加
益處、好處
施用、施加
勝過
《勸學》
未至身,秦王驚,自引而起,絕袖: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
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
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佛印絕類彌勒:
(3)絕
掙斷、斷絕
橫渡
隔絕
絕交
停止、中斷
奇異、獨特
極、非常
(4)假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以是人多以書假余:
愿大王少假借之:
武與副中郎將張勝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