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語文必修三文言文指導復習
④未之有也 ⑤鄰國之民不加少
a.①②⑤/③/④ b.①③⑤/②/④
c.①②④/③⑤ d.①②⑤/③④
解析 ①②⑤“之”意均為“的”;③“之”意為
“桑樹”,作動詞“樹”的賓語;④“之”作“有”
的賓語,為賓語前置的標志。
a
4.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
(1)河內兇,則移其民于河東。
(2)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
答案 (1)黃河以北遇到饑荒,就把那里的百姓移
到黃河以東的地方。
(2)砍伐樹木要按一定的時間,木材就會用不完。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5~8題。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余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
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
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
系頸,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
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于是
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殺豪杰;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
天下之民。然后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億丈之城,臨不
測之淵,以為固。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
而誰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
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
5.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奮六世之余烈 奮:奮起、發展
b.履至尊而制六合 履:登上
c.士不敢彎弓而報怨 怨:埋怨
d.委命下吏 委:交付、交給
解析 怨:仇,仇恨。
c
6.下列句中加點“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
項是 ( )
a.以弱天下之民
b.奮六世之余烈
c.百越之君,俯首系頸
d.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
解析 d項是代詞,代“兵器”。a、b、c三項均為助
詞“的”。
d
7.下列對文段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本段首句采用了排比句式,又精心選用了一系列近
義詞語,極言始皇之強,形象地表達了始皇威振四
海的局面。振、奮、履、吞、執等動詞也用得精當。
b.“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是說秦始皇對內
實行了愚民政策,“收天下之兵……鑄以為金人十
二”,寫其弱民政策,這為文末結論“仁義不施而
攻守之勢異也”埋下了伏筆。
c.本段極力形容始皇一朝的強盛,行文如奔騰的江河
一瀉千里,氣勢磅礴,浩浩蕩蕩。文段末句刻畫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