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專題復習:議論寫法指要
尊重每一個生命個體的權利,是文明社會的標志,所以我們可以對諸如“震時先跑”的人持寬容態度。我覺得,對具體的生命個體而言,這個意義上的“人之常情”只不過是最一般、最本初的“情”,這里的“人”更多的還是自然意義的概念。人是有其社會屬性的,倫理、道德、文化、責任等等綜合因素鑄就的是大寫的“人”字,而大寫的“人之常情”應該是高懸在人們心中的一輪太陽。本文通過假設“震時先跑”也值得寬容,與譚千秋老師“毅然地用他并不健壯的身軀為四個學生撐起了生命的鋼鐵之傘”的“下意識的反應”進行對比,深情歌頌了譚千秋老師光輝形象。 本文是極好的時評,也說明了作者不僅僅關注校園生活,更把眼光投入到更加廣闊的社會,視野開闊,值得稱贊。 第五種:“啟感式”啟是指啟示類,感是指感想類。共同特點是先敘材料,后發感想。 感想類可以先敘材料后發感想,也可以邊讀邊感,如文學評論。 這里主要談先敘材料后發感想的寫法,因為這是根據材料寫議論文的基本寫法。這種寫法由“引”、“議”、“聯”、“結”四步構成,當然也可以采取“聯”“引”“議”“結”或“引”“聯”“議”“結”的步驟。 【例文借鑒】有用者,即是“材”同樣的一根怪狀樹根,木匠認為它一無是處,棄之一旁;雕塑家卻視為至寶并加以雕刻,成為藝術品。大相徑庭的結果給了我們一個啟示:什么才是真正的“材”?衡量“材”與“非材”的標準又是什么?我認為:有用者,即是“材”。“有用”是衡量“材”的標準。(“引”,引出材料,并提出論點。)對于人,同樣如此。每個人都不可能成為一個徹頭徹尾的有才之人,但每個人都在一個特定的領域中能夠發揮他的作用。何謂人才?有用的人就是人才。喜劇演員潘長江有一句話講得好:“個子小怎么了?濃縮的都是精華,小有小用,大有大用唄!”不錯,實際正是如此,在舞臺上需要潘長江這類搞笑丑角而不需要姚明那樣的九尺男兒?梢赃@樣講,舞臺上的潘長江要比姚明有用,而球場上的姚明卻要比潘長江有用,這也正是“笑星”與“球星”的區別。商業巨子宗慶后說得好:“有用的人為我所用,有用的人各施其用,那企業就活了!币舱沁@句話成為“娃哈哈集團”的用人標準。宗慶后的“娃哈哈集團”是第一個在全國推行“只看本事,不看學歷”的用人標準的公司。的確,作為一個明智的決策者,作為一個精干的領導者應該做到“唯才是用”。(“議”,證明論點,用了兩段。)古往今來,善于用人的例子不勝枚舉。曹操曾不顧關羽為敵邦之將而施以厚恩。對于謀士們的反對,曹操坦言:“虎勇之將,仁義之將,關云長有大用矣!比A容道解圍證明了這一點。信陵君曾不顧侯公身份低微而屈身與其交游并以禮相待,他的理由很簡單——“侯公,有用!惫,獻計,然后“面北自刎向我主”,印證了信陵君的判斷。(“聯”,聯系引申,因原用了今人事例,此則用古人事例,進一步證明觀點。)有用,即是“材”;有用者,即是“人才”。隨著時代的進步,隨著社會分工的日益清晰化,判斷“材與非材”的標準應該走向專業化。與其“樣樣通”不如“一樣精”。一個人在自己特定的發展空間中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創造出了社會價值,那么他一定是有用的,那么他一定是位專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