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專題復習:議論寫法指要
朋友,請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請相信自己就是晴空中美麗彩虹上的一條色柱,縱然你只會現出一種色彩,但你是有用的,彩虹因你而美麗。有用者,即是“材”。愿我們都成為一個有用之人,服務社會,造福社會!(“結”,有結論,回答了“怎么樣”,并作抒情式號召。)本文為典型的“引一議一聯一結”的結構形式。引材料,簡明扼要;明觀點,要言不繁;發議論,情理相生;聯現實,有的放矢;作結論,善于照應。觀點鮮明,結構嚴謹,語言準確,都是本文的閃光點。 第六種:“比喻式”比喻式論證,是一種用具體、生動、形象的事物作比喻,來證明較抽象道理的論證方法。《繼續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一文中,“糖衣裹著的炮彈”,形象地說明了資產階級的陰險、毒辣;“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萬里長征”比喻整個過程,“第一步”比喻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但這一勝利,還只是整個革命進程的“第一步”,這就形象地說明奪取全國勝利不僅不能驕傲而且應堅持兩個“務必”才能達到目標的道理。 俗話說:“說不清,打個比。”因為形象的比喻,能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化生僻為通俗,能夠激起人們的想象和聯想,有時作者論述不清的東西便可以由讀者通過想象來加以補充,加以理解,從而清楚起來。生動風趣的比喻能啟發讀者的想象力,使讀者按照自己的生活經驗去設想,從而使文章的論證生動、形象、深刻。運用打比方的方式來構建文章可使文章涉理成趣,靈氣飛動。 課文里有文言議論文《勸學》、有現代議論文《拿來主義》,再如: ①俄國布爾什維克一位杰出的宣傳鼓動家加里寧向某地農民代表講解工家聯盟的重要性,盡管作了詳盡嚴謹的論證,聽眾始終茫然而不得要領。有人問:“什么對蘇維埃政權來說更珍貴,是工人還是農民?……”加里寧乘機反問:“那么對一個人來說,什么更珍貴,是右腳還是左腳?”全場靜默片刻,突然暴發出雷鳴般的掌聲。農民代表們都笑了。一大篇抽象論證沒能說服農民,一個淺顯的比喻卻說盡深蘊之理。②在一次教授會上,為愛米•諾德能否成為講師發生了一場爭論。一位教授激動地說:“怎么能讓女人當講師呢?如果她做了講師,以后就要成為教授,甚至進入大學評議會。難道能允許一個女人進入大學最高學術機構嗎?”希爾伯特教授反駁道:“先生們,候選人的性別絕不應該成為反對她當講師的理由,我請先生們注意:大學評議會,畢竟不是澡堂!”這里“大學評議會不是澡堂”就是反喻。這一反喻擲地有聲、鏗然作響,駁得對方啞口無言。 【例文借鑒】找工作就像談戀愛找次工作好比談場戀愛,中意一家單位就像鐘情一位姑娘,朝思暮想、輾轉反側,忽而胸有成竹,忽而患得患失,忽而意氣風發,忽而痛定思痛。找工作之初,收集用人單位的情況就像留心愛人的一舉一動,寫求職信仿佛是寫情書,投遞簡歷便是“求愛”第一步。不過,投遞的時候,你千萬要像拋繡球那樣,瞄準了再扔,否則本想扔給才子,卻撞中了莽漢。終于有家單位通知面試了,懷著“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的喜悅,信誓旦旦地向該單位訴說著自己的“情有獨鐘”。回家后就開始了夜以繼日的等待,再等待。佳人讓你望穿秋水,單位也讓你秋水望穿。有時石沉大海,有時有信兒傳來,輕描淡寫“簡歷已入人才庫”,就像她忽然說“我倆不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