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第二輪專題復(fù)習(xí) 寫作二
【例4】(•湖北卷)
你走過一棵樹,樹枝低垂,你是隨手把樹枝折斷丟棄,還是彎身而過?一只長了癬的流浪狗走近你,你是憐憫地避開,還是一腳踢過去?電梯門打開,你是謙抑地讓人,還是霸道地推人?一個盲人和你并肩路口,綠燈亮了,你會攙那盲者一把嗎?你與別人如何擦肩而過?你怎么從小販?zhǔn)种薪舆^找來的零錢?你如何低頭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帶?你,獨處時如何與自己相處?
請根據(jù)對這段文字的理解,展開聯(lián)想,思考如何對待自然,如何對待他人,如何對待自己。自選角度,以“舉手投足之間”為題寫一篇文章。要求:自定立意,自定文體,不少于800字。
【思路點撥】
就這個題目,大致可以分為兩個大的方面,從兩個大的方面著手寫作。其一、考察考生的觀察能力。這里要求考生將所觀察對象的一舉一動細(xì)致完整的表達(dá)出來,寫出精氣神來,敘述清晰明了,不混亂,不作作。其二、考察考生在行為方面的修煉。形于外而發(fā)于內(nèi),舉手投足往往反映一個人的內(nèi)心世界,反映一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反映一個人的品質(zhì)和學(xué)識。因此,寫作過程中,需要由外到內(nèi),進(jìn)行剖析,挖掘出人物性格。結(jié)合二者,可以考察考生的思考能力,即由“舉手投足”這樣的細(xì)節(jié)反映大的局面,辯證分析小與大的哲學(xué)思想,這里宜寫成議論文的形式。
【立意角度】
1.細(xì)節(jié)。
2.儀表很重要;言行如其人。
3.心靈支配行動,行動是心靈的體現(xiàn)。
4.(如何對待自然,如何對待他人,如何對待自己,三者有一個即可)善待、尊重等等
5.傳承中華美德。
【滿分作文】
舉手投足之間
外公彌留之際,外婆整夜地陪他低聲聊天,或者看著他,仿佛時間也靜止了。
小時候,我愛去外公家。外公知道好多趣事,外婆的廚藝精湛。每每聽外公眉飛色舞地講完一段,爺孫倆都餓了。于是外公躡手躡腳鉆進(jìn)廚房,趁外婆沒在,夾幾片剛炸好的雞排,趕忙回來和我分享,像一個小孩子。有幾次外公被外婆“人贓并獲”,只得被外婆打手。然后我們乖乖地擺好桌子準(zhǔn)備開飯,那個時候,真開心。
有時外婆買菜,用了很長時間。外公就急得坐不住了,在窗邊不住張望,希望看到外婆的身影。可是當(dāng)?shù)弥馄攀菫榱速I我們愛吃的正宗牛肉,走遠(yuǎn)路時,外公又喜笑顏開起來。
可是,后來外公,還是去了另一個再也觸不到的世界。
第一次沒有外公的年夜飯,是在酒店吃的。外婆來了,卻不大高興,原來為大家準(zhǔn)備的餐具中少了外公的,可是當(dāng)服務(wù)員送來一張椅子時,外婆卻拒絕了,并謝了她。
外婆說:“昨晚老頭子托夢說了,他也想吃點。他想吃的,你們都孝順,都記得點了,他該是高興的。不過,老頭子說要和我擠一張椅子坐,就夠了……”外婆是個樸實的人,但她的那番話,卻讓我比什么名著都記得牢。
外公外婆總是散發(fā)著一種東西,一種舉手投足之間的,我說不出的,卻總想親近的東西。
所以,就算是高考前的一個清明節(jié),我仍然堅持去爬高高的山,去為外公掃墓,去默默地和他交流。
外婆是細(xì)心的,小心地擺出一小桌精巧可口的飯,在外公墓前。這個時候,外婆總是哭。我知道,外婆聽別人說過,另一個世界的人是很想吃供奉的食品,可是他們的喉,只有針眼大。外婆想到外公那樣子,就會很難過吧。而外婆疊的紙錢,已經(jīng)厚得燒不完了。如果那些飄飛的灰燼能帶上外婆的思念,那么我覺得那些都是最美的情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