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語文第一輪文學常識典故復習5
【畫餅充腸】參見器用部•飲食“畫餅”。宋朱熹《擬古》之四:“寓龍不為澤,畫餅難充腸。”
【畫蛇著足】參見動物部•鱗介“蛇有足”。唐劉兼《仲春登樓》之二:“失手已慚蛇有足,用心休為鼠無牙。”
【圖形類狗】參見文明部•書畫“畫虎”。唐李商隱《詠懷寄秘閣舊僚二十六韻》:“圖形翻類狗,入夢肯非熊。”
【往來屑屑】《后漢書•王良傳》:“后以病歸,一歲復征,至滎陽,疾篤不任進道,乃過其友人。友人不肯見,曰:‘不有忠言奇謀而取大位,何其往來屑屑不憚煩也?'遂拒之。”o指為名利而忙碌。宋陳與義《以事走郊外示友》:“往來屑屑君應笑,要就南池照客衣。”
【刻舟痕】參見器用部•車船“刻舟痕”。宋蘇軾《王中甫哀辭》:“堪笑東坡癡鈍老,區區猶記刻舟痕。”
【空讀書】參見文明部•文章“玄文覆醬”。唐戴叔倫《行路難》:“揚雄閉門空讀書,門前碧草春離離。”
【孟津捧土】參見地理部•土石“捧土”。清唐孫華《過淮下見數百人舁土置城下……》:“精衛銜石心已盡,孟津捧土誰能雍。”
【食宿相兼】參見器用部•飲食“東家就食”。清錢謙益《甲子秋北上渡淮寄里游好》之三:“楯矛互陷多奇疾,食宿相兼乏好方。”
【野人非毛遂】《西京雜記》卷六:“昔魯有兩曾參,趙有兩毛遂。……野人毛遂墜井而死,客以告平原君,平原君曰:‘嗟乎,天喪予矣!'既而知野人毛遂,非平原君客也。”o喻以訛傳訛。唐張祜《江上旅泊呈杜員外》:“野人未必非毛遂,太守還須是孟嘗。”另參見地理部•水流“毛遂墮井”。
【鹿為馬】參見政事部•貪佞“指鹿”。宋王安石《桃源行》:“望夷宮中鹿為馬,秦人半死長城中。”
【羝乳】參見政事部•忠直“蘇武節”。o指無法辦到之事。元袁桷《題郝伯常雁足》:“不須羝乳終回漢,肯學雞鳴詐度關。”
【墮甑】《后漢書•郭太傳》:“(孟敏)客居太原。荷甑(炊具)攝(墮)地,不顧而去。林宗(郭太)見而問其意。對日:‘甑以破矣,視之何益?'林宗以此異之,因勸令游學。十年知名,三公俱辟,并不屈云。”o指人灑脫大度,對己犯錯誤不加計較。宋陸游《三月十六日作》:“功名墮額誰能問,羞作饑鷹夜掣靖。”另參見人事部•京性“韶破”、人事部•謬誤“墮甑”。【墮甑】參見器用部•器皿“墮凱”。宋蘇轍《聞子由為郡僚所抬恐當去官》:“我已無可言,墮甑難追悔。”
【續貂】參見動物部•走獸“狗續貂”。明劉基《夜坐有懷呈石末公》:“雄豪竊據皆屬狗,功業輿臺忽續貂。”
【朝四暮三】《莊子•齊物論》:“狙公賦芧(栗子)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名實未虧而喜怒為用,亦因是也。”o指反復無常或愚弄他人。宋黃庭堅《再答明略二首》之二:“使年七十今中安,安能朝四暮三浪憂喜。”另參見動物部•走獸“眾狙”、植物部•木本“狙公分栗”。
【鑄大錯】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唐昭宣帝天祛三年》:“初,田承嗣鎮魏博,選募六州驍勇之士五千人為牙軍,厚其給賜以自衛,為心腹。自是父子相繼,親黨膠固,歲久益驕橫,小不如意,輒族舊帥而易之。自史憲誠以來皆立于其手。天雄節度使羅紹威心惡之,力不能制。”遂密請朱全忠軍,盡殺牙軍及其老小。“全忠留魏半歲,羅紹威供億,所殺牛羊豕近七十萬,資糧稱是,所賂遺又近百萬。比去,蓄積為之一空。紹威雖去其逼,而魏兵自是衰弱。紹威悔之,謂人曰:‘合六州四十三縣鐵,不能為此錯也。”'胡三省注:“錯,鑢也,鑄為之。又釋錯為誤。羅以殺牙軍之誤,取鑄錯為喻。”鑢,錯刀。此為雙關語。o喻造成重大失誤,無可挽回。宋蘇軾《贈錢道人》:“不知幾州鐵,鑄此一大錯。”另參見地理部•城建“鑄六州”、器用部•其他“六州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