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屆高考語文古詩文閱讀第二輪導練復習教案
(2)
【答案】 實寫山花隨溪水流出的景象;虛寫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遠、溪流的曲折。虛實結合,激發了讀者的想象,豐富了畫面的內涵。
【解析】 本題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的能力。題干已經明示“從虛實結合的角度”,考生答題時,就要分別指出三、四句中的實寫、虛寫內容,并簡要回答出虛實結合所起到的具體作用。對表達技巧的鑒賞,就是辨識詩歌中所使用的修辭手法、表達方式、表現手法或藝術構思等,分析其本身的藝術效果,評價其對表現詩人的思想感情的作用。
2 [•課標全國卷]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后面的題目。(11分)
春日秦國懷古
周 樸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涇水縈紆③傍遠村。
牛馬放多春草盡,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積雪蒼山晚,煙伴殘陽綠樹昏。
數里黃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 ①周樸(?—878):字太樸,吳興(今屬浙江)人。②消魂:這里形容極其哀愁。③涇水:渭水支流,在今陜西省中部,古屬秦國。縈紆:旋繞曲折。
(1) 這首詩表現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你認為這首詩在寫作上是如何處理情景關系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答案】 表現了懷古傷今之情。詩人春日眺望涇水之濱,不見春草,只見古碑,行客之路盡是黃沙,想當年秦國何等強盛,看如今唐王朝國勢日衰,眼前一片荒涼,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解析】 本題考查的是鑒賞詩歌思想內容的能力。這首詩是一首懷古詩,追懷秦朝,詩人通過描寫荒涼的景物來表達這種懷古傷今之情。首聯直言“荒郊”“消魂”便透視出了這種情愫,頷聯中“春草盡”、“古碑存”便進一步觸發了詩人對秦朝的懷念,頸聯進一步的景物描寫更是渲染了荒涼氣氛,尾聯表明強秦已不再,只有黃沙漫漫,不堪回首,使詩人想到了當今的唐王朝,國事衰微,那是一種怎樣的傷感之情呢!
第1課時 │ 典例導練
(2)
【答案】 ①觸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寫哀景抒哀情。
【解析】 本題考查的是考生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這首詩的情景關系處理是很自然和清晰的,作者由眼前實景引發了詩人的懷古傷感之情;而且在充沛的景物描寫之中又寄寓了作者無盡的傷感之情;并且作者所描寫的景物是一種哀景,而抒發的也是一種哀情,這顯然是一種以哀景寫哀情的手法。
點撥提升
一、鑒賞詩歌形象
高考考查鑒賞詩歌形象一般有兩大類別:一是鑒賞人物形象;一是自然景物形象,既包括多種景物綜合描繪,即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一類,也包括單一景物的刻畫,即以物喻人、托物言志的一類。
鑒賞人物形象的幾種方法。
(一)從人物本身的描寫入手,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外貌、心理等描寫來分析。人物形象的塑造離不開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心理等方面的刻畫,詩歌也不例外。古典詩詞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說中的形象豐滿、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個神態、一個笑容、一個動作、一個微妙的心理變化,或一組人物的語言、聲音,等等。詩歌往往通過精當的描寫,以簡練的筆法刻畫人物的形象,表現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