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屆高考語文古詩文閱讀第二輪導練復習教案
(二)從對比烘托中來理解人物形象,即側面描寫。側面描寫具有間接性,可以避免鏡頭過多對準描寫主體,和正面描寫相結合,可以使詩歌虛實相生,拓展意境和想象的空間,可以使人物搖曳多姿。側面描寫或景物烘托人物,或借助他人的反應來表現此人,或用其他人物的對比,使所刻畫的對象更為鮮明,更為突出。側面描寫對描寫對象周圍的事物須慎加選擇,要選擇確能起烘托作用或產生對比效果的事物,忌一般化、無明顯特點的事物。
(三)細節中見精神。此外,人物形象的分析離不開對其生活經歷、文化背景、家庭環境等因素的考慮,即古人說的“知人論世”。高考詩詞一般都注明了作者,這些作者絕大多數在課本中出現過,是考生比較熟悉的。雖不是考查他們的代表作品,但一般是接近主創風格的。這就為我們理解詩歌,把握人物形象提供了條件。另外,背景的了解對把握人物形象也有重要作用。我們可以從詩歌內容中揣摩其寫作背景,更多的時候,出題者會在詩詞后附注釋給我們以暗示。
詩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詩人感情的載體,是詩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東西。抒情詩往往是借助客觀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現出主觀的感情形象,鑒賞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時,往往要聯系鑒賞詩人的形象。
基本方法是先找出詩句描寫的客觀物象,即詩中寫了哪些具體的景和物;然后抓關鍵詞(主要是各種修飾語或特殊句式)分析物象的特點(聲、色、形、態、味、香等),注意寫景的角度(上、下、高、低、遠、近、俯、仰等)以及表現手法(點面結合、動靜結合等)和修辭手法(比喻、擬人等);其次要注意各種物象的關系(主次、對比、意象的組合等)。
不管哪種類型,都必須先認真分析詩歌具體描述的形象,抓住其特點,這是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方法,脫離了對具體形象的分析,架空了來談論詩歌形象是毫無意義的,其結果就是泛泛而談,千人一面,千面一孔。
二、體悟思想感情
(一)整體把握,分清類型。我們在閱讀和分析時,一定要從把握詩歌的整體入手,即主要寫了哪些景象,景象的總體特征是怎樣的,作者感情的基本傾向等,既要深入體會,又要宏觀把握。
古代詩歌從其取材范圍、內容和所表達的情感來看,可以分為以下九種類型。一是送別類。一般根據時間、地點來描寫景物,表達的多是離愁別緒,依戀不舍。二是懷古類。有兩種基本類型:一類是通過昔盛今衰,古今變化,來借古諷今;另一類是通過贊揚古人建功立業的事跡,表達自己渴望建功立業的心情,同時委婉地對現實進行批評。三是邊塞類與思鄉類。
邊塞詩大都以描寫戰爭為主題,或表現戰士們奮勇殺敵,或揭露戰爭的殘酷性;而思鄉詩則往往反映人們厭倦戰爭,渴望與親人團圓,渴望安寧的平靜生活。四是閨怨類。分兩小類,一類是婦女對丈夫的思念,對家鄉親人的思念;另一類是對易逝青春的哀怨,對自由自在的幸福生活的向往。五是借景抒情類和詠物言志類。借景抒情類通過描寫景物,抒發自己的憂愁哀思或遠大抱負;詠物言志類是通過對獨特事物的贊揚,來表達自己的精神、品格或理想。
如果我們能確定詩歌屬于什么類型,就非常有利于準確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和所表達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