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屆高考語文第一輪文學常識典故復習26
【魚聽曲】《荀子•勸學》:“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列子•湯問》:“瓠巴鼓琴而鳥舞魚躍。”《淮南子•說山訓》:“瓠巴鼓瑟而淫魚出聽。”高誘注:“瓠巴,楚人也,善鼓瑟,淫魚喜音,出頭于水而聽之。”o喻音樂動人。唐杜甫《陪王侍御同登東山最高頂宴姚通泉曉據酒泛江》:“燈前往往大魚出,聽曲低昂如有求。”另參見地理部•水流“魚吹浪”、動物部•鱗介“魚跳波”。
【鈞天】參見人事部•睡夢“鈞天夢”。o喻指美樂。唐李世民《春日玄武門宴群臣》:“娛賓歌湛露,廣樂奏鈞天。”
【聞韶】《論語•述而》:“子在齊聞《韶》(舜時樂曲),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o喻聽到或看到極美妙、極向往的音樂或事物。南朝梁張率《楚王吟》:“不惜同從理,但使一聞韶。”另參見器用部•飲食“忘味”、人物部•圣賢“聞韶忘味”、人事部•志趣“三月忘味”。
【高山流水】《呂氏春秋•本味》:“伯牙鼓琴,鐘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鐘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鐘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鐘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o指對音樂精通或知心好友。唐牟融《寫意二首》之一:“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風酒一樽。”另參見倫類部•師友“鐘期'”、人體部•頭面“鐘期耳”、文明部•禮樂“流水琴”、人事部•病死“絕清弦”。
【舜樂】參見人物部•帝王“舜詠”。唐杜審言《望春亭待游應詔》:“堯蹲隨步輦,舜樂繞行麾。”
【楚奏】《左傳•成公九年》:“晉侯觀于軍府,見鐘儀。問之日:‘南冠而縶者,誰也?'有司對曰:‘鄭人所獻楚囚也。'使稅之。召而吊之。再拜稽首。問其族。對曰:‘伶人也。'公日:‘能樂乎?'對曰:‘先父之職官也,敢有二事?'使與之琴,操南音。”o指囚人,或喻對故國家園思念。唐駱賓王《幽縶書情簡知己》:“自憫秦冤痛,誰憐楚奏哀?”另參見器用部•衣冠“南冠”、文明部•禮樂“鐘儀琴”、人物部•其他“楚囚1”、人事部•情感“戀楚”。
【簫韶曲】參見人物部•帝王“奏虞韶”。唐鮑溶《憶郊天》:“至今滿耳簫韶曲,徒羨瑤池舞鳳皇。”
【伶倫吹】《呂氏春秋•仲夏紀•古樂》:.“昔黃帝令伶倫作為律,伶倫自大夏之西乃之阮隃之陰,取竹于嶰溪之谷,以生空竅厚鈞者斷兩節間,其長三寸九分而吹之以為黃鐘之宮。”o詠音樂、音律。唐李商隱《鈞天》:“伶倫吹裂孤生竹,卻為知音不得聽。”另參見植物部•草本“伶倫采”
【鄒氏律】參見天文部•時令“鄒子律”。唐楊知至《覆落后呈同年》:“寒谷謾勞鄒氏律,長天獨遇宋都風。”
【五十弦】參見人物部•婦女“素女'。o指悲哀的樂曲,或美稱音樂、瑟。唐李賀《上云樂》“三千宮女列金屋,五十弦瑟海上聞。”
【武城弦】參見文明部•禮樂“武城弦”。唐高適《過盧明府有贈》:“能奏明庭主,一試武城弦。”
【飯后鐘】五代王定保《唐摭言》:“王播少孤貧,嘗客揚州惠昭寺木蘭院,隨僧齋餐,諸僧厭怠,播至已飯矣。后二紀,播自重位出鎮是邦,因訪舊游,向之題已皆碧紗幕其上。播繼以二絕句曰:‘二十年前此院游,木蘭花發院新修。而今再到經行處,樹老無花僧白頭。'‘上堂已了各西東,慚愧阇黎飯后鐘,二十年來塵撲面,如今始得碧紗籠。”'o指因貧窮而遭冷遇。宋蘇軾《石塔寺》:“乃知飯后鐘,阇黎蓋具眼。”另參見器用部•飲食“鐘非飯”、器用部•其他“護碧紗”、文明部•禮樂“飯后鐘'”、文明部•詩詞“掃壁覓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