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屆高考語文第一輪文學常識典故復習26
【由也瑟】《論語•先進》:“于曰:‘由之瑟奚為于丘之門?'門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o指自謙學識不夠精深。唐竇庠《酬韓愈侍郎登岳陽樓見贈》:“自悲由也瑟,敢墜孔悝銘。”另參見器用部•宮室“升堂”、文明部•學識“升堂人室”、文明部•學識”由瑟”。
【素瑟】參見人物部•婦女“素女”、文明部•禮樂“五十弦”。宋楊億《致齋太一宮》:“天迥飆輪度,宵殘素瑟希。”
【桓伊箏】《晉書•桓伊傳》:“時謝安女婿王國寶專利無檢行,安惡其為人,每抑制之。……國寶讒諛之計稍行于主相之間。而好利險诐之徒,以安功名盛極,而構會之,嫌隙遂成。帝召伊飲宴,安侍坐。……伊便撫箏而歌怨詩曰:‘為君既不易,為臣良獨難。忠信事不顯,乃有見疑患。周旦佐文武,金縢功不刊。推心輔王政,二叔反流言。'聲節慷慨,俯仰可觀。安泣下沾襟,乃越席而就之,捋其須曰:‘使君于此不凡!'帝甚有愧色。”o詠撫箏,或指心情悲憤。宋陸游《夜聞湖中漁歌》:“悲傷似擊漸離筑,忠憤如撫桓伊箏。”另參見人事部•情感“慷慨桓野王”。
【三弄笛】《晉書•桓伊傳》“(桓伊)善音樂,盡一時之妙,為江左第一。有蔡邕柯亭笛,常自吹之。王徽之赴召京師,泊舟青溪側。素不與徽之相識。伊于岸上過,船中客稱伊小字日:‘此桓野王也。'徽之便令人謂伊曰:‘聞君善吹笛,試為我一奏。'伊是時已貴顯,素聞徽之名,便下車據胡床,為伊三調,弄畢,便上車去,客主不交一言。”o詠吹笛。清王士稹《秋柳四首》之一:“莫聽臨風三弄笛,玉關哀怨總誰論。”
【山陽笛】參見文明部•禮樂“山陽笛”。唐許渾《同韋少尹傷故衛尉李少卿》:“何須更賦山陽笛,寒月沉西水向東。”
【柯笛】《后漢書•蔡邕傳》:“遠跡吳會。”李賢注引晉張騭《文士傳》曰:“邕告吳人曰:‘吾昔嘗經會稽高遷亭,見屋椽竹東間第十六可以為笛。'取用,果有異聲。”《世說新語•輕詆》:“蔡伯喈睹睞笛椽。”劉孝標注引晉伏滔《長笛賦敘》曰:“余同僚桓子野有故長笛,傳之耆老云:‘蔡邕伯喈之所制也。'初,邕避難江南,宿于柯亭之館,以竹為椽,邕仰眄之,曰:‘良竹也。'取以為笛,音聲獨絕。歷代傳之至于今。”o詠笛。唐李縠《浙東罷府西歸酬別張廣文皮先輩陸秀才》:“蘭亭舊址雖曾見,柯笛遺音更不傳。”另參見植物部•木本“柯亭竹”。
【鳳簫】參見九流部•神仙“乘鸞”。o泛指簫,或喻簫聲優美。宋蘇軾《與述古自有美堂乘月夜歸》:“魚鑰未收清夜永,鳳簫猶在翠微間。”
【吳市吹簫】《史記•范睢蔡澤列傳》:“伍子胥橐載而出昭關,夜行晝伏,至于陵水,無以糊其口,膝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篪《一作“簫”》,乞食于吳市,卒興吳國,闔閭為伯。”o指因生活困頓而流浪飄泊,有為而未遇。清康有為《泛海至天津入京復還上海》:‘方朔長安徒索米,子胥吳市又吹簫。”另參見地理部•城建“吹簫吳市”、人事部•貧賤“吳市乞”。
【吹竿】《韓非子•內儲說上》:“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涽王立,好—一聽之,處士逃。”o喻指沒有真實本領而冒充內行。唐韓愈《和席八十二韻》:“倚玉難藏拙,吹竽久混真。”另參見人事部•謬誤“濫吹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