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屆高考語文知識點備考復習:詩歌分類鑒賞
再者,要注意分析詠物詩的寫作技巧。手法的不同,往往能反映出所詠之物與詩人自我形象融合的深淺程度。
如黃巢落第后所作的《菊花》: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作者親切地稱“菊花”為“我花”,顯然把它作為廣大被壓迫人民的象征。那么,與之相對應的“百花”自然是喻反動腐朽的封建統治集團。
詩的三、四兩句極寫菊花盛開的壯麗情景,“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整個長安城,都開滿了帶著黃金盔甲的菊花,它們散發出陣陣濃郁香氣,直沖云天,浸透全城。這是菊花的天下,菊花的王國,也是菊花的盛大節日。思想的深刻,想象的奇特、設喻的新穎、辭采的壯麗、意境的闊大,都可謂前無古人。正因為這樣,作者筆下的菊花也就一變過去那種幽獨淡雅的靜態美,顯示出一種豪邁粗獷、充滿戰斗氣息的動態美。它既非“孤標”,也不止“叢菊”,而是花開滿城,占盡秋光,散發出陣陣濃郁的戰斗芳香,所以用“香陣”來形容。因此這首詩,無論意境、形象、語言、手法都有“奇”的特點,使人于詩作中讀出抒情詩人的高大形象,精神為之一振,耳目為之一新。
詩歌鑒賞十二講:思婦閨情詩
所謂思婦閨情詩,指的是以閨中思婦的情懷或愁緒為主要寫作內容的詩歌。這些詩歌思想內容不是很高,但在藝術技巧上卻很值得我們去探討。在傳統的思婦閨情題材中,又有三種情況。
一是抒發別離苦情的。五代詞人李璟的《攤破浣溪沙》堪為這方面的代表:
菡萏香消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還與韻光共憔悴,不堪看。
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無限恨,倚欄干。
開篇“菡萏香銷翠葉殘”一句,所用的名詞及術語,傳達出了一種深微的感受。“菡萏”就是“荷花”,也稱“蓮花”,后兩個稱呼淺近通俗,而“菡萏”則有一種莊嚴之感。“翠葉”也即“荷葉”,而“翠葉”之“翠”字,則既有翠色之意,又可使人聯想到翡翠及翠玉等珍貴之名物,也同樣傳達出了一種珍美之感。然后于“菡萏”之下,綴以“香消”二字,又于“翠葉”之下,綴以“殘”字,詞人對如此珍貴芬芳之生命的消逝摧傷的哀感,便已盡在不言中了。若改為“荷葉香銷荷葉殘”,雖意義相近,音律盡合,但感受卻已全非了。
過片兩句,寫得尤為哀切動人。“細雨夢回雞塞遠”指思婦在夢中夢見征人,及至夢回之際,則落到長離久別的悲感之中,而征人則遠在雞塞之外。至于夢中之相見,是夢中之思婦遠到雞塞去晤見征人,還是雞塞之征人返回家中來晤見思婦,則夢境迷茫,不可確指,也不必確指的!凹氂辍倍,雨聲既足以驚夢,夢回獨處時,雨聲更足以增人之孤寒寂寞之情。其下句以“小樓”之高迥,“玉笙”之珍美,“吹徹”之深情,而同在一片孤寒寂寞之中,所以必將上下兩句合看,方能體會此“細雨夢回”、“玉笙吹徹”之苦想與深情。這二句情意雖極悲苦,其渲染的意境、其文字與形象卻極為優美。
二是描寫美人遲暮的,其對人物的外部動作與內心感受捕捉相當細膩,文字往往也極為精美。晚唐詞人溫庭筠的《菩薩蠻》很有代表性: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云欲度香腮雪。懶起畫峨眉,弄妝梳洗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