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屆高考語文知識點備考復習:詩歌分類鑒賞
再者,也是更重要的,詩人筆下的所有山水說到底還是為了其中人物感情的抒發服務的。
如杜甫的即景小詩《絕句》:
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這是一首安史之亂平定后,杜甫得知故友嚴武還鎮成都消息后寫的一首小詩。詩的上聯是一組對仗句。草堂周圍多柳,新綠的柳枝上有成對黃鸝在歡唱,一派歡愉景象,有聲有色,構成了新鮮而優美的意境!皟蓚黃鸝鳴翠柳”,鳥兒成雙成對,呈現出一片生機,具有喜慶的意味。次句寫藍天上的白鷺在自由飛翔。這兩句連用四種鮮明的顏色,構成一幅絢麗的圖景。首句還有聲音的描寫,這些都傳達出無比歡快的感情。
詩下聯也由對仗句構成,上句寫憑窗遠眺雪嶺。嶺上積雪終年不化,所以積聚了“千秋雪”,而雪山只有在空氣澄清的晴日才能清晰看見。觀賞到如此難得見到的美景,詩人心情的舒暢不言而喻。下句寫向門外一看,可見到停泊在江邊的船只。江船本是很常見的,但“萬里船”卻意味深長。因為它們來自“東吳”。多年戰亂,水陸交通為兵戈所阻,船只一般是不能航行萬里的。而戰亂平定,交通恢復,才看到來自東吳的船只,詩人如何不喜上心頭呢?這兩句一言空間之廣,一言時間之久,詩人身在草堂,卻思接千載,視通萬里,胸次是何等的開闊!
詩歌鑒賞十二講:即景抒懷詩
即景抒懷,指的是詩人因眼中所見引起了心中的某種感觸,于是描繪當時的景物來抒發自己的感慨。與借景抒情詩先有“情”,后有“景”,詩人是為“情”而找“景”不同的是,即景抒懷詩是先有“景”后有“情”,“情”是因了“景”的觸動而起的,這類詩作題材廣泛,詩人往往是興之所至,妙手偶得,多有一些佳句。那么,這類詩該如何欣賞呢?
首先,要欣賞即事感懷詩的“事”與“懷”結合得是否高明。
且看下面這首唐詩:
逢入京使
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龍鐘:淚水淋漓沾濕的樣子。
詩的前兩句抒寫自己離開了故鄉,立馬在西域路上。回望長安景色,一種從未有過的孤寂凄涼之感襲上心頭,不禁思鄉念親,雙淚痛流。這里真實而率直地抒寫了詩人的這種心情,令人感到親切可信。后兩句生動傳神地寫了路中偶遇奉命返京述職的故知,急切地托他帶個報平安的口信回家的情景。這里突出了環境的荒涼和相逢的意外所引起的詩人對親人真摯、深厚的眷念之情。
此詩不假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摯。這瞬間的觸動所表達的感情正是許多人心頭所想、口里要說的話,一經詩人用藝術手法加以提煉和概括,便具有了典型的意義。詩作在平易之中顯出豐富的韻味,自能深入人心,歷久不忘。
其次,我們還要體味詩人所抒之“懷”是否真摯感人。
我們來看唐人崔護具有傳奇色彩“本事”的《題都城南莊》: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關于此詩的“本事”是這樣的:“崔護……舉進士下第,清明日,獨游都城南,得居人莊,一畝之宮,而花木叢萃,寂若無人。叩門久之,有女子自門隙窺之,問曰:‘誰耶?’以姓字對,曰:‘尋春獨行,酒渴求飲!右员粒_門,設床命坐,獨倚小桃斜柯佇立,而意屬殊厚,妖姿媚態,綽有余妍。崔以言挑之,不對,目注者久之。崔辭去,送至門,發不勝情而入,崔亦睠盼而歸。嗣后絕不復至。及來歲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徑往尋之,門墻如故,而已鎖扃之,因題詩于左扉曰……”(唐孟棨《本事詩•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