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文言文詞語和句式 教案4
⑤亦……哉!(也真是……啊!)
《五人墓碑記》:……且立石于其墓之門,以旌其所為。嗚呼,亦盛矣哉!
⑥……何如哉!(……該是怎樣的呢!) 《〈指南錄〉后序》: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4.表揣度
①無乃……乎(歟) (恐怕……吧?)(兼表反問)
《季氏將伐顓臾》:求,無乃爾是過與? /《殽之戰》:師勞力竭,遠主備之,無乃不可乎?
②得無(微)……乎?(該不是……吧?)(兼表反問)
《王忠肅公翱事》:若輩得無苦貧乎? / 《韓非子•內儲說下》:堂下得微有疾臣者乎?
③其……歟?(不是……嗎?)(兼表反問)
《師說》:其可怪也歟?
④……庶幾……歟?(……或許……吧?) 《孟子二章》:吾王庶幾無疾病歟?
5.表示選擇
① 與其……孰若……?(與其……,哪如……?)
《馮婉貞》:與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
②……
歟(耶),抑……歟(耶)?(是……,還是……呢?)
《伶官傳序》: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
《梅花嶺記》:先生在兵間,審知故揚州閣部果死耶,抑未死耶?
③其……耶?其……也?(還是……呢?還是……呢?)
《馬說》: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四、理解文句
①正確把握句子在文中的意思(b級) ②翻譯成現代漢語(b級)
[知識要點]
把握文句句意,它同考查常見實詞、虛詞的聯系較為密切,往往是選擇一個含有幾個關鍵性實詞、虛詞的文句,構成對該句句意四種不同解說,讓考生選擇其中一個正確的答案。為此,考生要掌握常見的實詞與虛詞的用法,了解文言的特殊句式,如判斷句、倒裝句、被動句、省略句。在答題時要注意語言環境,決不可從主觀出發去曲解。
將文言文翻譯成現代漢語,有利于更加深入、更加細致、更加準確地理解和把握原文。因此,在高考語文試題中,“古譯今”屬于必考內容。要做好翻譯,必須明確以下三點。
(一) 譯文的標準是“信”“達”“雅”。對中學生來說,主要是“信”“達”二字。所謂“信”,就是要忠實于原文:不誤解,不漏掉,不增譯。“達”就是無語病,通順明白,符合現代漢語的表達要求和習慣。
(二)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直譯”就是從詞語到結構直接對譯。“意譯”就是著眼于表述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靈活翻譯“原文”的詞語,靈活處理“原文”的句子結構。需要意譯的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將對詞語的“解釋”簡單地“搬進”譯文不夠恰當的地方。如“履至尊而制六合”中的“六合”,當解釋為“天地四方”,但直接寫進譯句,很費解,就應根據這個詞在句中的意思,譯為“整個天下”。又如“然后踐華為城,因河為池”中的“踐”字,原意是“登上”,但在這個句子中,就不能這樣“直譯”,而應該靈活地譯作“憑著”、“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