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分類積累
絲絲入扣:織布時每一根絲都從扣齒中通過。比喻詩文或藝術品緊密嚴合,準確細致,一一合拍。
下里巴人:原指古代楚國的民間歌曲。后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學藝術。
象牙之塔:原是十九世紀法國文藝批評家圣配韋批評同時代詩人維尼的話。指脫離現實的個人幻想的境界,比喻脫離社會實際主張為藝術而藝術的文藝家的小天地。也作“象牙寶塔”
栩栩如生:形象生動,有生氣,好像活的一樣。多形容藝術形象的生動、逼真(栩栩:生動的樣子)。
陽春白雪:《陽春》、《白雪》是戰國時期楚國的高級歌曲。現多代指高深而不通俗的文學藝術。
哀感頑艷:頑:愚笨;艷:慧美。原來形容一個歌童唱的歌悲惻動人,使愚笨和慧美的人都為所感動。后來轉用以評述某些抒情的文藝作品,意義也轉為哀怨、感傷、古拙、綺麗同時具備。
百花齊放:各種花卉一起開放。現常比喻社會上特別是文藝界的蓬蓬勃勃的繁榮景象。
出神入化:形容技藝達到了絕妙的境界(化:化境,神奇的境界)。
大顯身手:充分地顯示出本領來(身手:武藝,泛指本領)。
登堂入室:已進廳堂,再進內室。喻指學問或技藝取得相當好的成績,并將進一步深入提高。
雕蟲小技:比喻微小的技藝(蟲:鳥蟲書,篆書的變體)。現多指微不足道的文字技巧。
多才多藝: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藝。
逢場作戲:(藝人)遇到適當的場所就表演。比喻在適當的時機或場合偶爾裝裝樣子,湊湊熱鬧。有隨俗應酬的意思。
鬼斧神工:形容技藝非常高超,十分精妙,好像不是人所能達到的。
苦心經營:費盡心思地籌劃、管理(企業、事業)或構思、創作(文藝作品等)。
梨園子弟:梨園:唐玄宗時教練歌舞藝人的地方。后來因戲曲演員為“梨園子弟”或“梨園弟子”。
鏤月裁云:鏤:雕刻。雕刻月亮,剪裁云彩。比喻手藝很精巧。
目無全牛:意謂庖丁初宰牛時,所見的是整個牛的身體,幾年之后,已熟知牛體結構,宰牛時,眼力完全集注于間隙之間,已不再注意牛的外形。后用以比喻技藝純熟高超。
能工巧匠:手藝高明巧妙的工匠。
巧奪天工:人工的精巧勝過大自然。形容技藝高超。
情景交融:交融:相互融合,結合得很緊密。指文藝作品中景物的描寫或環境的渲染同抒發人物的感情緊密結合。
取法于上:效法于高超、精深的學識,技藝等。
絲絲入扣:織布時每一根絲都從扣齒中通過。比喻詩文或藝術品緊密嚴合,準確細致,一一合拍。
惟妙惟肖:惟:語氣助詞;妙:手藝巧妙;肖:相似,逼真。形容刻畫描摹得非常逼真。
心靈手巧:心思靈敏,手藝巧妙。
雁過拔毛:大雁飛過能拔下毛來。形容武藝高強,也形容盤剝勒索嚴重,連高空飛過的大雁也不放過。
一技之長:某種專門技藝或專長。
因難見巧:因:由于;巧:巧妙。由于難度大而顯出技藝巧妙。
引人入勝:引導人進入佳境。多形容風景、名勝或文藝作品特別吸引人。
優孟衣冠:春秋時楚國著名藝人優孟,穿戴巳死的孫叔敖的衣帽,模仿他的言談舉止,假冒孫叔敖,去規諫莊王。莊王受了感動。現多用“優孟衣冠”指化裝表演,也比喻一味模仿,以求形似。
游刃有余:刀刃運轉,大有回旋余地。形容技藝熟練,操作自如。
斫輪老手:斫輪:斫木制造車輪。后來就稱經驗豐富、技藝精湛的人為“斫輪老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