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分類積累
下筆成章:章:文章。一揮動筆,就寫成文章。形容寫文章很快。
弦外有音:比喻話里(或文章里)另有間接透露而不明說出來的意思。
小題大做:拿小題目做大文章。比喻把小事情當(dāng)大事情辦(含有不值得、不恰當(dāng)、不必要的意思)。
興高采烈:原指文章旨趣高超,言詞犀利;現(xiàn)多形容人興致很高情緒愉快,或形容氣氛歡樂。
洋洋灑灑:形容文章篇幅很大(洋洋:眾多、盛大的樣子;灑灑:連綿不斷的樣子)。
要言不煩:文章言論等簡明扼要。要:簡要。
一筆不茍:連一筆也不隨便、不馬虎(茍:草率、馬虎)。形容寫字或?qū)懳恼路浅UJ(rèn)真。
一氣呵成:一口氣做成。多形容說話(或?qū)懳恼拢┚o湊連貫,也比喻做工作不停頓,不放松,迅速完成。
倚馬可待:原形容文思敏捷,很快就能寫好文章。現(xiàn)泛指很快就能完成。
有頭有尾:有開頭也有結(jié)尾。形容文章結(jié)構(gòu)完整,也形容做事堅持到底,有始有終。
字里行間:指文章的字句中間所表達(dá)、流露或透露出來的思想感情。
聲音類
哀聲嘆氣:因傷感、煩悶或痛苦而發(fā)出嘆息的聲音。
不絕如縷:如將斷未斷的細(xì)線(絕:斷)。原形容形勢危急,后亦比喻聲音(或事物)微細(xì),或某一方面承繼乏人。
穿云裂石:沖上云霄,震開石頭。一般形容聲音高亢嘹亮。
咄咄逼人:氣勢洶洶,使人感到似乎有一種力量在脅逼自己(咄咄:使人驚恐的聲音)。
耳聽八方:耳朵同時審聽多方面的聲音(八方:四方和四隅。四方:東、南、西、北。四隅: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形容機警靈敏。常跟“眼觀六路”配合運用。
振聾發(fā)聵:聲音大得連聾子都聽得見(聵:耳聾)。比喻言論驚人,影響深遠(yuǎn)。
吠形吠聲:吠:狗叫。一只狗看見人就叫,許多狗聽到聲音也跟著叫。比喻不察真?zhèn)危S聲附和。
沸反盈天:聲音像燒開的水那樣翻滾,充滿空間。
改弦更張:換了琴弦,重新安上(使聲音和諧)。比喻變更方針、計劃、辦法或態(tài)度。
孤掌難鳴:一個巴掌拍不出聲音來。比喻一個人力量單薄,難以成事。
鬼哭狼嚎:形容聲音十分凄厲的哭叫。
戛然而止:形容突然停止(戛:剎車的聲音;戛然:突然停止的樣子)。
劍頭一吷:劍頭:指劍環(huán)頭小孔。吷:很小的聲音。比喻不足輕重的言論。吷讀“xuè”。
驚天動地:使人十分震動。多形容聲勢盛大,變動劇烈,也形容聲音巨大。
聚蚊成雷:把很多蚊子聚到一起,它們的聲音可以像雷那樣響。比喻眾口喧囂,讒言紛起。
鏗鏘有力:聲音響亮有力。
空谷傳聲:人在山谷里發(fā)出聲音,立可聽到回聲。
口碑載道:稱頌的聲音充滿了道路(口碑:眾人口頭稱頌跟文字刻在石碑上一樣)。
口口聲聲:每一次張開口,每一次發(fā)出聲音,說的都是同樣的話。形容把某一說法經(jīng)常掛在口頭。
龍吟虎嘯:龍、虎的吼叫,形容人歌嘯或吟詠聲音的嘹亮。
鑼鼓喧天:鑼鼓的聲音震天響。
默默無聞:不聲不響,不為人所知(默默:沒有聲音;無聞:不曾聽說)。形容不出名或不為人們所注意)。
氣喘吁吁:吁吁:指張口呼吸的聲音。形容呼吸短促。
泣不成聲:抽泣哽噎發(fā)不出聲音來,形容十分悲痛。
巧舌如簧:靈巧的舌頭好像簧片,能發(fā)出動聽的聲音。形容能說會道。
輕手躡腳:手腳動作聲音很輕,盡量少出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