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
①從方法上理解:小說中景物描寫的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襯托。最常見的就是正面襯托,像魯迅《故鄉》開頭的景物描寫凄涼、冷落、昏暗,與小說中的主人公“我”回到久別的家鄉的心情是一致的;另一種是如本文的開頭的景物描寫,屬于一種反襯,也就是從事物的反面襯托,以樂景襯哀情,或以哀景襯樂情。本文開頭的景物描寫就屬于以樂景襯哀情。
利,用“歷來積存的工錢”捐了一條贖“罪”的門檻,但所得到的仍是“你放著罷,祥林嫂!”這樣一句喝令,就粉碎了她生前免于侮辱、死后免于痛苦的愿望,她的一切掙扎的希望都在這一聲喝令中破滅了。就這樣,魯四老爺在祝福時刻憑著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禮教的淫威,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死亡的道路。特定的環境描寫,推動了情節的發展,同時也增強了人物形象的真實性和感染力。
第三次是結尾通過“我”的感受來描寫祝福景象。
祥林嫂死的慘象和“天地圣眾預備給魯鎮的人們以無限的幸福”的氣氛,形成鮮明的對照,深化了對舊社會吃人本質的揭露,同時在布局上也起到首尾呼應,使小說結構更臻完善的作用。
⒉提問:作者多次描寫祝福的景象,寫祥林嫂在年終祝福時無限凄苦地離開人世,并把小說取名為:“祝福”,這些有什么深刻含義?
[明確]小說始于祝福,終于祝福,中間又一再寫到魯四老爺家的祝福,情節的發展與祝福有著密切的聯系。封建禮教正是通過祝福這樣的典型事件在精神上多次摧殘,以至殺害了祥林嫂,而祥林嫂死時又正是魯鎮家家祝福之時。祝福的熱鬧正反襯了祥林嫂臨終的孤寂凄涼。以“祝福。為題更能揭露封建禮教、封建思想對勞動婦女的精神摧殘,起到了深化主題的積極作用。
㈢討論祥林嫂的悲慘遭遇
師:祥林嫂的命運是悲慘的,魯迅先生將她的不幸總是設置在一個特殊的季節,那是什么季節?
明確:春天。
立春之日,丈夫死亡
孟春之日,被賣改嫁
暮春之日,痛失愛子
迎春之日,一命歸天。
所以說,祥林嫂是一個沒有春天的女人。
1.春天,她失去丈夫
激疑:失去丈夫,是否不幸?丈夫小她10歲,婆婆只大她幾歲,可能是童養媳,沒有愛情,又何來幸福?失去丈夫也許是新的幸福生活的開始。
明確:祥林嫂的沒有愛情的婚姻確實不幸,但她丈夫的死去便說明她克夫,是一個不祥的女人(“女人禍水論”)。在那夫權社會,她必須守一輩子活寡,這沉重的精神十字架會讓她永無翻身之日,又何來新的幸福生活?
2.春天,她被賣改嫁
問題:死了丈夫后,為了躲避兇狠的婆婆,她來到魯四老爺家做工,但終于沒能躲過更深重的災難,具體的情形是怎樣的?
明確:代表族權的婆婆一方是“捆、塞、捺”,祥林嫂則“嚎、罵、撞”,祥林嫂是被當作牲口賣到深山里去的。她失去了做人的資格、尊嚴,這是她悲慘遭遇的進一步發展。
激疑:改嫁后,有了有力氣的丈夫,白胖的兒子,又有自家的房子,這是幸福的,為何又說是不幸? ②從內容上理解:爆竹是新年最具代表性的物品,從“時時發出閃光”“震耳的大音”可以感覺到魯鎮新年的熱鬧氣氛。但在魯鎮過年能買得起爆竹的有幾個人?這接福迎神、拜求好運氣的熱鬧必是富人們所為,而恰愉是在這富人們的聲聲祝福中,祥林嫂卻懷著極度的疑惑和痛苦慘死在雪地里,這是多么鮮明的對比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