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是一種發作性的痰鳴喘咳疾患。發作時喉間有哮鳴音、呼吸急促困難,甚至張口抬肩、喘息不能平臥,咯吐大量粘痰后緩解。發作時間短者數分鐘或數小時,長者可持續數天。 喉間哮鳴有聲者為哮證,呼吸急促困難者為喘證。由于哮與喘常常并見,故稱為哮喘。臨床上所見哮必兼喘,而喘不一定有哮。西醫學中的支氣管哮喘、喘息性支氣管炎,以及肺炎、肺氣腫、心源性哮喘等在發生呼吸困難、氣息急促的階段,可屬本病范疇。
1、病因病機
(1)外邪襲肺,肺氣不宣,煙塵花粉刺激,導致肺氣壅阻。寒凝津液或熱蒸津液成痰,痰阻氣道,氣道不暢、肺氣不宣,發為哮喘。
(2)飲食失節,或嗜酒傷中,脾失健運,痰濕內生,上干于肺,壅阻肺氣而發哮喘。痰濕久蘊化熱,痰熱交阻,壅滯肺氣則發為熱哮或熱喘。
(3)情志失調,憂思氣結,肝郁氣滯,肺氣痹阻,不得宣降,發生哮喘。
(4)久咳傷肺,氣失所主,久病及腎或年老腎虛,或勞欲傷腎,腎失攝納;或腎陽衰微不能化氣行水,水凌心肺,而引起哮喘。
2、辨證論治
(1)寒哮:證候:呼吸急促,喉間哮鳴有聲,胸膈滿悶如塞,咳不重,痰少咯吐不爽,口不渴,或喝喜熱飲,天涼或遇寒而發,形寒肢冷,舌苔白滑,脈弦緊或浮緊。
治法:溫肺散寒、化痰平喘。
主方:射干麻黃湯。
(2)熱哮:證候:氣粗息涌、喉間痰鳴如吼,胸高脅脹,嗆咳陣作,痰黃粘稠,咯吐不利,煩悶不安,汗出面赤,口渴喜飲,舌紅苔黃,脈滑數或弦滑。
治法:清熱宣肺、化痰定喘。
主方:定喘湯。
(3)寒喘:證候:喘息氣促、咳嗽胸悶、痰白清稀、或兼惡寒、發熱、頭痛、無汗、口不渴,苔薄白,脈浮緊。
治法:祛風散寒、宣肺平喘。
主方:麻黃湯。
(4)熱喘:證候:喘促氣粗,甚則鼻翼煽動,咳嗽,痰黃粘稠或兼血色,身熱心煩,汗出,渴飲喜冷,便秘溲黃,苔薄黃、脈浮數。
治法:清熱解表、宣肺定喘。
主方:麻杏石甘湯。
(5)痰喘:證候:喘咳痰多而粘,咯出不爽,喉中痰鳴,胸中窒悶,或見惡心納呆,口淡無味,舌苔白膩,脈滑。
治法:祛痰降逆,宣肺平喘。
主方:三子養親湯。
(6)肺虛證:證候:喘促氣短,語言低微,咳聲無力,痰吐稀薄,自汗畏風,或咽喉不利,嗆咳痰少而粘,煩熱口干面紅,舌質淡紅苔薄,或舌紅苔剝,脈虛弱或細數。
治法:補肺益氣養陰。
主方:生脈散合補肺湯。
(7)腎虛證:證候:喘促日久,氣息短促,呼多吸少,氣不得續,動則更甚,神疲形瘦,汗出肢冷,面青唇紫,舌質淡,脈沉細。
治法:補腎納氣。
主方:金匱腎氣丸。
3、辨證施護
(1)一般護理:
①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溫濕度適宜,避免煙塵異味刺激,避免接觸誘發哮喘的刺激物,如塵螨、花粉及某些致敏食物。
②室內禁止吸煙,患者必須戒煙。
③哮喘發作時宜取半坐位,或端坐位。
④可予噴吸止喘氣霧劑以臨時平喘。
⑤實證者宜針刺大椎、肺俞、膻中、曲池、天突、豐隆等穴位;虛證可灸氣海、關元、神闕、三陰交、腎俞等穴。
⑥未經醫生許可,不能隨便使用鎮咳、鎮靜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