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血的類型有:缺鐵性貧血、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和再生障礙性貧血。
鐵劑
[機體鐵分布]
體內總鐵量約4g,其中血紅蛋白鐵占60-70%,5%為肌紅蛋白等含鐵,25%鐵儲存于肝、脾、骨髓的網狀內皮細胞中。故機體缺鐵時,對血紅蛋白鐵影響最大,對血紅蛋白鐵影響最大,呈現缺鐵性貧血。
[每曰需鐵量]
1、成年男子或絕經期婦女1~1.5mg/日;
2、經期婦女約2mg/日;
3、孕、哺乳期婦女、嬰幼兒則達5mg/日,對于生長發育快的嬰兒可達67μg/kg/日。
[造成缺鐵的原因]
1、需要量增加;
2、鐵吸收障礙;
3、長期病理性失血。 來源:考試大
【體內過程】
1.吸收部位及形式:
(1)部位:十二指腸及空腸上段。
(2)形式:fe2+離子形式吸收
2.促進鐵吸收的因素:酸性物質如胃酸、維生素c、果糖、半胱氨酸等可 促進鐵鹽溶解形成鐵離子,促使fe3+→fe2+
3.干擾鐵吸收的因素:堿性藥 ,多鈣高磷酸鹽食物,茶葉、鞣酸,可使鐵鹽沉淀 ,四環素則可和鐵絡合而相互影響吸收。 來源:考試大
【臨床應用】
缺鐵性貧血的防治:口服一周,網織紅細胞上升,2~4周血紅蛋白明顯增加達正常值需1~3月,此后減半量繼續半量用藥2~3月。
【制劑類型及選用】
1.硫酸亞鐵片:吸收率高,適用于一般人的輕.中度缺鐵性貧血。
2.枸椽酸鐵銨糖漿:吸收率低但刺激小,用于不能吞服片劑的小兒。
3.右旋糖酐鐵針劑:適用重癥患者或口服不能耐受或無效者。
【不良反應】
1.口服以胃腸反應多見,飯后服可減輕;
2.肌注可致局部刺激疼痛;
3.過量可致的中毒。小兒誤服1克以上可引起急性中毒(嘔吐、腹瀉、休克等),2克以便可引起驚厥、死亡。特殊解毒劑:去鐵胺。
葉酸類
體內轉化為四氫葉酸作為一碳單位代謝的輔酶,參與嘧啶、嘌呤核苷酸合成和某些氨基酸代謝。當葉酸缺乏時,上述代謝合成受阻,導致dna、rna合成障礙,細胞分裂成熟受影響,出現巨幼紅細胞性貧血 。臨床主要用于巨幼紅細胞性貧血治療,對葉酸對抗藥如tmp、mtx等所致的貧血應補充甲酰四氫葉酸而不用葉酸治療;惡性貧血需同時加用維生素b12糾正神經癥狀。
維生素b12
為一組含鈷的b族維生素總稱,其 吸收需與胃壁細胞分泌的一種“內因子”糖蛋白結合才能在回腸吸收。缺乏的主要原因是:營養不良、腸道吸收功 能障礙或機體需要量增加。
主要參與體內下列代謝過程: 來源:考試大
1.幫助四氫葉酸類輔酶循環利用:維生素缺乏時,活化型四氫葉酸轉化與利用受阻,表現出葉酸缺乏癥狀。
2.促使脂肪酸中間產物甲基丙二酸變成琥珀酸,參與三羧酸循環,這與神經髓鞘脂質合成有關。維生素b12缺乏癥的神經損害與此有關臨床用于治療惡性貧血、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及神經炎、神經病、肝炎、肝硬化及造血系統疾病的輔助治療。
紅細胞生成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