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教師節表彰暨轉型發展動員大會講話稿
3.學生的就業狀況
從學生的就業率來看,“985”和“211”高校最高,其次為高職院校,然后為一般本科院校,這類高校總體上學術不及重點大學的學生,實踐能力不及高職院校的學生,高不成、低不就,成為就業市場上就業率最低、專業對口率最低、就業質量最差的群體。我校屬于這一群體。
多年來我國就業市場上存在著一個怪圈:一方面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另一方面用人單位求賢若渴、找不到所需人才。畢業生數量年年增,但是學校出口不暢、企業進口不旺。
窮則思變、危機生變。新建院校必須通過緊密面向行業、企業,培養與社會需求相對路的應用技術型人才,創出自己的辦學特色,才能提高就業率、就業質量和專業對口率,才能保障學校的生存和發展。
4.國家政策要求
今年年初,教育部發布《關于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其中明確:除規劃為研究型大學的院校和一些特殊院校外,地方本科高校的新設、升格和更名原則上明確為應用技術類型。這就從國家層面為我們這樣的新建院校進行了分類和定型。指導意見還明確了試點高校的12條主要任務和12條配套政策。
今年8月22日,在吉林省政府第二次高教強省會議上,省政府提出全省20所高校全部或部分專業轉型為應用技術型。
基于以上幾個方面的背景和原因,實現向應用技術型大學的轉型成為我校的必然選擇。轉型是大勢所趨、大局已定,不是討論轉不轉的問題,而是要通過大討論明確為什么轉、轉什么、怎么轉。
(二)轉型發展的意義
1.轉型發展對高等學校意義重大
一批本科院校轉型為應用技術型,有助于解決國家產業轉型過程中應用技術型人才短缺問題;有助于解決高等教育的結構與社會需求不相適應的問題和高校辦學盲目攀高、千校一面、定位不妥的問題,有望破解就業市場上畢業生就業難與企業招人難并存的怪圈;還能夠有效促進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有望攻克傳統教育模式和教學方法制約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長期影響培養質量的頑疾。
所以,高校轉型發展,是國家建設的大事,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大事,是高校發展的大事。
2.轉型發展對民辦本科院校具有特殊意義
民辦本科院校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新興力量,更要發揮自身的體制機制優勢,消除保守、大膽創新,面向國家需要和市場需求確定辦學方向、辦學定位和培養目標,貼近社會、貼近行業,通過合作教育,產學融合、校企合作,突破傳統教育教學模式的束縛,創出一條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的新路,這是民辦本科院校生存與發展的出路所在。
3.轉型發展為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提供了突破口
雖然高等學校教學改革搞了多年,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總體上灌輸式的、照本宣科的教學方式還在普遍采用,教學內容與社會及工程應用脫節的問題還比較明顯,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足問題更加突出。教學方法落后于時代要求、理論傳授脫節于實際應用、教學內容滯后于產業發展、人才培養模式不適應培養目標要求等現象還比較普遍地存在。
雖然創新教育和創新人才培養已提出多年,但是傳統式的教學模式根深蒂固,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仍然是用人單位普遍認為的弱項。
這些長期積累下來的問題,說著容易改起來難,小打小鬧、細枝末節的改革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必須從人才培養的體制機制入手,從學校定位、培養目標、培養過程、評價標準和國家政策多個方面進行系統的改革。高等學校向應用技術型轉型發展,按照新的培養模式闖出一條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之路,或許是實施這一改革的突破口。
4.轉型關系到每一位教師的工作和發展
隨著轉型的進行,對教師的要求不同了。因為教學模式轉變了,培養方式不同了,教師再按傳統的滿堂灌、照本宣科的教法已經行不通了,教師只講不練、不會實踐也行不通了。對教師的評價導向和考核內容也不同了,不僅會講、還要會做。
所以轉型發展是一場綜合改革,不僅是學校和學院領導的事,而且與每一位教師的工作、學習和發展模式、發展方向緊密相關。
二、轉什么
(一)轉型任務
民辦本科院校建校起點不高,一般都把學校定位在教學型,把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在應用型,與應用技術型屬于同一種人才類型,從培養目標上沒有轉型的問題,但是這只是表面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