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觀心得;發展和諧社會
總而言之,人的全面發展就是:第一,全面滿足人的需要,不僅要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而且要滿足人民的政治需要以及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和社會生態環境的需要;第二,全面提高人的素質,包括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心理素質和生理素質等;第三,全面發揮人的才能,包括通過教育、激勵和競爭機制,發揮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等。這三者互為條件、互為前提。歸根到底,發展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人自身的解放和發展,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四、科學發展觀包含著科學性、具有指導性
科學發展觀的科學性、指導性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科學發展觀遵循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客觀規律,表現在對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的一般規律的深刻認識上;對經濟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深刻認識上,因而具有科學性。
第二,科學發展觀追求的是綜合效益的最大化,一方面,發展是人的發展、經濟發展、社會發展的統一體;另一方面,科學發展觀又是由生態系統、經濟系統、社會系統構成的復合系統。三大系統相互促進、相互制約,共同促進人類社會的發展。
第三,科學發展觀的科學性還在于科學發展觀追求的是物質生產力的發展與人的發展的內在統一。
第四,科學發展觀始終以經濟發展作為一切發展的基礎,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既不能以經濟發展代替社會發展,也不能因此而否定經濟發展在社會發展中的基礎地位,更不意味著發展經濟已經退居次要位置,從而否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第五,科學發展觀把發展視為一個歷史范疇和歷史過程。黨中央提出的科學發展觀,強調要以人為本,做到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無論我們的個體成員或局部地區期望值有多高,我們不可忽視發展是一個歷史范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一個歷史過程。
科學發展觀所反映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經驗,也包括了中國共產黨人對世界各國發展的經驗教訓的認識。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正處于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從1000美元到3000美元過渡的關鍵時期,從國際經驗來看,這既是黃金發展期,又是矛盾凸顯期。嚴峻現實使我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發展必須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以使經濟社會能夠又快又好地發展,人民能夠安居樂業,國家能夠安定團結,社會能夠和諧發展。因此,科學發展觀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指南,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貫徹科學發展觀的實踐要求——和諧社會的構建過程恰恰是科學發展觀的貫徹執行過程。以科學發展觀指導工作,堅持好字當頭,在“好”字上下功夫,努力做到好中求快、又好又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