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領會提出科學發展觀的時代意義
十三屆四中全會后,以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著眼于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的深刻變化和國內改革發展的新任務,強調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并提出了要堅持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發展是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發展,發展包括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要實現區域經濟合理布局和協調發展,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速度和效益的關系等一系列重大關系等理論,進一步豐富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理論。特別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把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和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和力量之源,表明了我們黨對發展問題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實踐中,我們黨抓住機遇、加快發展,實現了改革開放的新突破,促進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黨的十六大以來,,準確把握時代特征和中國國情,認真研究和回答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不斷總結實踐經驗,不斷擴展理論視野,不斷作出理論概括,形成了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這一重大戰略思想,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新的成就。實踐使我們黨深刻認識到,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緊緊抓住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堅持用發展和改革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必須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為目的,重視改善人民生活,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讓廣大人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必須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高度重視政治建設和社會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必須堅定不移地推進各方面改革,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促進各方面體制機制不斷完善,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大動力;必須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的基礎上實現平穩較快增長;必須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關系,妥善處理好城鄉、地區發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差距等問題;必須注重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避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的一時增長,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3、科學發展觀是在深刻分析和把握我國現階段發展要求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新世紀新階段的實踐是科學發展觀形成的直接時代背景。
科學發展觀的正式提出是在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上。為什么我們黨會在這個時候提出來?科學發展觀的直接催生劑是十六大以來的新的實踐及其要求。梳理十六大以來的發展情況,至少有三個大的因素可以成為中央提出科學發展觀的直接原因。
1.科學發展觀的形成和提出,首先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有著直接的、內在的聯系。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到二十世紀末,我國已經實現了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標,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了小康水平。但是,這種小康又是低水平的、不完全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比如,XX年進入小康社會時確定的16項檢測指標和小康臨界值中,到XX年起碼有三項沒有達到:農民的人均收入、人均蛋白質日攝入量、農村初級衛生保健等。這三項指標集中反映了一個問題,即城鄉差別、區域差別和經濟社會發展不協調已經影響到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我們可以看到,在我們黨提出的全面小康目標中,已經體現了科學發展的諸多基本要求,表現為,一是經濟目標在“翻兩番”的基礎上,提出了工業化、城市化、社會保障、市場體系建設等全面的要求;二是提出了民主、法制、等要求;三是提出了“人的全面發展”問題;四是將生態文明納入目標體系之中。
2.XX年發生的“非典”事件,可以說直接刺激了科學發展觀的產生。
這場突如其來的災害,雖然前后只有兩個多月,但是,對于經濟發展特別是對于旅游業、商業服務業、交通運輸業、對外貿易業等造成很大損失。當時,隨著非典病毒的蔓延,整個中國社會人心浮動,衛生資源嚴重不足,我國社會發展的滯后性暴露無疑。黨中央把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及時研究和部署防治工作,取得了抗擊非典的重大勝利。同時,中央也深切體會到科學發展的重要性。因此,在抗擊非典的斗爭取得決定性勝利后不久,黨中央就提出要貫徹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區域協調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方針。由此可見,非典事件是科學發展觀提出的一個重要的直接的因素。
3.關鍵時期的要求是科學發展觀產生的一個直接的客觀原因。
值得我們高度注意的一個數據是,到XX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了1000美元。許多國家的發展進程表明,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000美元之后,經濟社會發展將進入一個關鍵時期。在這一關鍵時期,舉措得當,就能促進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平穩進步;應對失誤,則可能導致經濟徘徊不前和社會長期動蕩。一些拉美國家和東南亞國家就在這個階段出現過經濟停滯甚至社會動蕩、政權更迭等。當前,我國面臨的既是一個必須緊緊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是一個社會矛盾和問題較為突出的矛盾凸顯期。綜合來看,在當前這個新的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一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需要完善;二是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需要根本改變;三是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任務十分突出;四是我國自主創新能力亟待提高;五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任務繁重;六是縮小發展差距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任務艱巨;七是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更高;八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先進文化的要求更高;九是社會建設和管理面臨一系列新課題;十是影響社會穩定與和諧的不利因素需要面對。科學發展觀就是在深刻分析和把握我國現階段發展要求的基礎上提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