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信息綜合工作之我見
;…一要得其道,二要經常的歷練,歷練到成了習慣,才算有了這種能力”。這就是說,能力要經過長期的、反復的、刻苦的實踐,并經過自己的咀嚼、消化、體味、揣摩,真正有所悟,才能把道理和知道轉化為自己的一種熟練的習慣和手段,才真正有了“寫作能力”。所以說,寫作能力不是靠聽或看出來的,而是寫出來的。魯迅說“我有一點應記取,文章得失不由天”。能力成不成,怨不了別人,別人帶只是一個方面,主要靠自己,靠自己的歷練。寫作能力的形成,實在是個艱苦的過程,誰不想吃苦,誰就不會具有寫作能力。有人說:寫材料的是“睡不著覺、尿黃尿,嘴起泡”。“吃人飯、干鬼活”,這話并不為過,實在是道出了實情。可以說,一個沒有經歷艱苦的甚至是痛苦的過程的人,是不會“出手”的。 二是要從研究事情入手。古人說:“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話的意思是,只要把世界上的任何一件事情搞明白了,就有了學問;只要你把人間的真情和人們所承認的道理寫出來了,就是文章。事情還沒搞明白,肯定寫不好,甚至寫不出來。我們必須未動筆、先調查,未動筆、先研究,未動筆、先請教。 三是要專一,有旺盛的寫作熱情。“路多崎,樹多枝,有所棄才能有所取,有所不為才大有所為”。搞材料的人,最忌的就是精力分散。不專不深。什么都想去干,什么場合都想上,講究左右逢源,肯定在寫作方面進步不快。寫作必須有熱情,把寫材料當成“包袱、任務、苦差事,一聽有材料就頭疼,硬著頭皮,不得不作,這種精神狀態是寫不出好材料的。鄭板橋說:“精神專一,奮斗數十年,神將相之,鬼將告之,人將啟之,物將發之”。這話,我們應當記取。 第三點:必須盡可能多地占有材料,在“抄”字上下功夫 一篇文章是作者思想、生活、知識、文字等各方面的一個綜合反應,對搞信息綜合的人來說,也是占有材料多少的綜合反映。我的體會,材料儲備十分重要,搞信息、搞綜合離不開“抄”,信息綜合工作必須學會“抄”,善于“抄”。 首先,要成為搜集掌握材料的高手,做到大有可抄。就是說,手里必須有足夠的材料可“抄”。這是一個占有材料的問題。占有材料要像“韓信點兵,我多益善”;形成文章要像“十月懷胎,一朝分娩”,這是經驗之談。建房子要備材料,有材料倉庫,這也是信息綜合工作者之必需。 其次,要“善抄會抄”,成為“抄”的妙手。一是要向上“抄”。上級的基本精神和要求,我們必須充分掌握,并把這些精神和要求同本地的實際相結合,形成適合本地的東西。二是向下“抄”,下面各部門報上來的階段性綜合材料,要搜集、要了解、要盡可能地采用,要定期不定期的聽情況。三是向外“抄”。要學習外面好的經驗和做法,四是向自己“抄”。把自己寫過的東西好好積累起來,用處是最大的。信息跟上了、搞好了,到一個階段,都 是綜合的好材料。抄必須會“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