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寫作輔導
在論文的撰寫中,專業術語是不可替代的語言材料,單義的專業術語的大量存在,是學術論文語言的一個顯著的特征。有時,由于專業術語的運用不統一、不準確,或者由于誤用、錯用專業術語,還會引起不必要的學術之爭。在科學的發展中,許多專業術語已突破了學科界限,向其他學科領域滲透,這促進了科學的一體化和綜合化。專業術語的借用和引進,是學術成果、研究方法的借用和引進的一個步驟、一種方式,對此,研究者應有深刻的認識和充分的重視。
總之,運用專業術語,是使學術論文的語言具有精確性的手段之一。同理工科論文相比,文科論文中的專業術語要相對少一些,其社會通用性和滲透力則要更強一些。但這并不意味著在文科論文的寫作中,就可以忽視專業術語的使用,恰恰相反,假如論文作者摒棄專業術語或專業術語用得不好,論文語言的精確性就會受到影響,甚至許多內容是根本無法表達清楚的。
。3)多用長句、復句,既是論文語言精確的一種體現,也是使論文語言具有精確性的一種方式。比起其他類型的文章,學術論文中長句較多。長句是與短句相對而言的,其特點是附加成分多,表意嚴密周詳。學術論文之所以長句較多,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論文作者在造句時,常用一些起區別和限制作用的定語,這類定語作為句子的附加成分,具有使句義更加嚴密周詳的功能。
復句也叫復合句,它是同單句相對而言的。復句的特點是語義充實,表意詳盡,邏輯性強,能夠細致地表述一個繁復的意思。為使事物的邏輯關系得到準確體現,學術論文中的復句常常要用關聯詞語。
。4)使用準確無誤的數據,是提高論文語言精確度的一種手段。人們常把數值看作精確度的標志,合理地使用一些數據,能使語言表達更加精確,使文章更有說服力。但在文科論文中,數據也不是用得越多越好。不顧需要,濫用數據,會使論文如同調查報告,使文章變成數據的堆砌,使文科論文應有的理論性、邏輯性受到削弱。
2.簡 明
"文以辨潔為能,不以繁縟為巧",自古至今,"簡明"一直是一項倍受推崇的寫作原則。任何文章的語言,都應具有簡明性,而在以高效、快速地傳遞學術信息為目的的論文寫作中,語言的簡明性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所謂的語言簡明,就是指能用盡可能少的語言材料,把盡可能多的信息明白無誤地傳遞給讀者。也許有人認為"簡"就不能"明","明"則無法"簡",其實,"簡"與"明"并不矛盾。在語言表達中,形式的簡潔和意義的明晰是密切聯系著的,只"簡"不"明"就是茍簡,只追求"明"而忽視了"簡",有時則難免繁冗,語言繁冗拖沓,會帶來文章內容的混亂,直接影響表意的明確性,言簡意明是一項統一的語言要求。
為使文科論文的語言符合簡明性的要求,從積極與消極兩個方面來看,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1)必須精心錘煉詞語。 用詞精當,充分發揮每個詞語的效能,能夠以少勝多,增大語言的信息容量,因此,寫作必須善于斟酌詞語,把每個詞語都用在最為合適的位置上,這是使語句高度凝煉,使文章語言簡明的首要條件。從這個角度來說,用詞恰當、貼切,不僅能使論文語言具有精確性,同時也是構成論文語言的簡明性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