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寫好機關應用文呢?
(4)要有一定的文字表達能力。掌握了實際情況,又有分析問題和認識問題的能力,又是本專業的內行,可以說已經為寫文件打好了基礎。但還不能說就必然會寫出好的文件來。“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這“東風”就是要有一定的文字表達能力。毛澤東同志在《工作方法(草案)》中曾經指出:“文章和文件都應當具有這樣三種性質:準確性、鮮明性、生動性。準確性屬于概念、判斷和推理問題,這都是邏輯問題。鮮明性和生動性,除了邏輯問題以外,還有詞章問題。現在許多文件的缺點是:第一概念不明確;第二判斷不恰當;第三使用概念和判斷進行推理的時候,又缺乏邏輯性;第四不講究詞章。看這種文件是一場大災難,耗費精力又少有所得。一定要改變這種不良的風氣。”毛澤東同志講的“三性”,正是對文字表達能力的集中概括。
講“三性”,首先是準確性。就是如實地、恰如其分地反映客觀事物。機關應用文在這一點上要求更嚴。因為往往一字之差,一語之偏,就可能造成很大的影響,引起不應有的紛亂。語言不準確的突出表現是:有的概念含混不清。比如,要安排一批轉業軍人到地方各級領導崗位上。起草文件時把“轉業軍人”寫成了“復員軍人”,使許多人誤以為政策變了。又如,把某站內發生爆炸事件,寫成“某站爆炸事件”,好象把整個某站都爆炸了。有的言過其實。如,本來是工廠衛生面貌發生巨大變化,卻寫成工廠面貌發生巨大變化,甚至是“翻天覆地的變化”。一件工作初步完成,卻寫成“完滿結束”。一項活動,某單位有許多人參加,卻寫成“普遍參加”等等。還有的把“集體婚禮”寫成“集體結婚”,“遇險”寫成“遇難”,“免職”寫成“解職”,“緩刑”寫成“緩期執行”等等。不僅帶來許多麻煩,還鬧出不少笑話。
鮮明性就是對事物要態度鮮明,是非清楚,提倡什么,反對什么,十分明朗,不是模棱兩可,含混不清,轉彎抹角,吞吞吐吐,態度曖昧。比如對“扯皮”問題的批評,一份文件的草稿上這樣寫:“扯皮,盡管有其客觀原因,主觀上也不完全是為個人,程度上也有輕重之別,但它畢竟不是我們提倡的無產階級的作風,應該認真加以糾正”。在另一份文件上卻是:“某些人對國家和人民的興旺發達,根本不關心,他們熱心的是個人的利害得失。合乎自己口味的就辦,不合乎自己口味的就頂著不辦;自己有利而國家要蒙受巨大損失的竟然膽大妄為地干,自己無利而為國家和人民迫切需要的,竟敢蠻橫無理地扯皮到底。他們把黨和人民賦予他們的重任和權力,當做自己稱王稱霸的資本。”有的同志認為這是本位主義、部門利益作怪,其實,這并不代表什么局部利益,而是個人主義的惡性膨脹,是黨內存在的為害最大的一種歪風邪氣”。兩相對照,風格迥異,前者態度曖昧,不疼不癢,有氣無力;后者尖銳、潑辣,旗幟鮮明,一針見血,表現了無產階級應有的戰斗風格。
生動性就是要有點文采,生動活潑地寫出客觀事物的特征,表達出鮮明的思想感情。機關應用文不是文藝作品,不必也不允許追求想象的瑰麗,情節的奇特,詞藻的華美,但絕不是不要生動。“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如果文件語言無味,象個癟三,死板,老套,沒有幾句來自群眾的生動活潑切實有力的話,即使有新鮮深刻的內容,也很難引起人們的興趣,因而會大大影響預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