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育先進個人申報材料
2、樹立終身學習理念,不斷添補文化、專業知識為科學教育做好知識儲備
95年中師畢業后,我又積極參加全國自考教育的《小學教育》專科的學習,于XX年拿到畢業證,此后我又繼續不斷的學習,參加了寧夏大學的教育學本科班學習,并于XX年12月以優異的成績獲得該專業的本科學歷。我利用業余時間自學了《幼兒教師專業發展》、《新課程四大困惑的探索》、《兒童教育心理學》、《新世紀教師素養》等論著,還訂閱了《幼教博覽》、《我們愛科學》、《幼兒畫報》、《學前教育》等雜志,從中學習到不少的理論知識,收益非淺。
3、積極參加各級培訓,把握機會提高科學教育素養
XX年,我參加了在北京舉行的《全國首期中小學機器人指導教師培訓班》,聽一些老教授,老教師給我們將有關機器人的發展史,及當前一些地區開展機器人制作的情況,使我們這些遠在西部內陸地區的人大開眼界,數九寒天,讓人們領略了北京的嚴寒,但是學習的熱潮卻沖淡了一切。
XX年秋季,北大教授應邀請到我園對教師進行“做中學”科學活動進行指導,與會時,我與專家熱情交流,探討,“做中學”科學活動如何在我園實施,請他們幫助解決我們在一些方面的困惑,活動取得了良好效果。
我還不放過銀川市,靈武市及我園的有關課程改革的師資培訓,更新理念,吃透教材,為搞好各類教育活動提供指導,在不斷的學習中我的科學素養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二、利用各類資源,營造幼兒探索科學活動的氛圍
1、讓每一面墻壁都成為科學資源,發揮潛移默化的作用
我一般都圍繞每月的主題活動,創設布置墻飾如“我的家鄉寧夏川”,“北京奧運”,“世界各國的國旗”,“汽車博覽會”,“我的一家”,“五彩的秋天”,“各種各樣的鞋”等,把有關我們周圍的人和事物都以一種直觀的方式傳遞給了幼兒,這比枯燥的說教的效果要好的很多。
2、發揮“科學角”的作用,激發幼兒對科學的求知欲望
“科學角”是大自然的縮影,是幼兒認識世界的窗口。利用“科學角”來開展科學發現活動,是培養幼兒科學發現意識的一個非常有效的途徑。為了讓“科學角”能與孩子互動起來,發揮其教育功能,我把幼兒科學教育的目標融入到“科學角”中,以引起幼兒觀察的興趣,培養其科學技能和方法,助其掌握科學的知識。如:“天氣預報”、“寶貴的土壤”,“種子的一家”,“種黃豆”,“種大蒜”,“身邊的材料”、等,讓幼兒們在親自動手操作的過程中,不僅積累了有關植物生長的豐富經驗及有關天氣變化的知識,還了解周圍的事物,從中獲得愉快體驗,還發展了語言表達能力和交流能力,培養了分享與合作的意識。正是“科學角”這一豐富的、富含教育價值的環境為幼兒提供了觀察自然、認識自然與親自實踐的廣闊空間,極大地調動了幼兒的探究的興趣和欲望。
3、與家庭、社區合作,充分利用周圍的有利環境,整合多方面的科學教育資源。
我大膽地將幼兒們帶到周圍社區:參觀農貿市場,廣場,銀行,郵局,學校,高廟,清真寺,參觀大棚種植,觀察農民伯伯種植方法……孩子們在這些過程中獲得的何止我們所能估計到的一些科學教育目標呢?他們在與外界的交往互動中得到全方位、多元化、動態的發展,逐漸成為一個完整的人。為了讓家庭真正成為幼兒園科學教育的合作伙伴,我利用家園廣播,家園教育專欄,家長會及利用每天接送幼兒的有利時機,嘗試指導家長開展科學游戲活動,提高家長的游戲教育觀念,請家長協助把一些廢舊的材料帶到幼兒園,放進“百寶箱”,從一定程度上豐富幼兒科學活動材料。同時允許幼兒在自己的游戲空間內獨立操作,讓幼兒有操作、轉換、組合材料等活動的機會,允許幼兒自由選擇自己的科學操作材料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