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廣東三水區考察心得
全天招商。三水的招商不分工作日還是節假日,不分工作時間還是業余時間,不論什么時間,只要有項目,只要投資商同意,隨時隨地都可以談。據三水同志講,這里的許多項目都是在餐桌上、茶桌上談成的,和投資商增進感情也是在茶桌、餐桌旁進行的,用當地的話叫“功夫在詩外”,當地干部則把陪投資商喝茶叫做“硬功夫”,把陪喝酒叫做新時期的“艱苦奮斗”,認為喝酒喝茶也是工作,而且是很重要的工作。
全面招商。主要是指在招商規模上,堅持大中小一齊招,高中低一齊引;在招商形式上則靈活多樣,主要有:感情招商,充分發揮20萬海外華僑和港澳臺同胞的作用,做好“僑”字文章,利用這部分人對家鄉的特殊感情,由他們牽線搭橋,引進項目和資金,這是三水在招商引資中的明顯人緣優勢;網上招商,利用互聯網這種現代傳媒手段,獲取信息,溝通情況,促成合作,這種形式在“非典”期間對三水的招商引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委托招商,委托投資顧問公司、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充分發揮它們在招商引資中的橋梁紐帶作用;行業招商,由某一行業在工業園區征地后,利用特殊的行業優勢進行招商,這是三水招商中的一種新形式,如占地面積1000多畝、投資5億多元的三水區溫州工業園,把溫州的不少客戶吸引到三水;以商招商,這種形式比較普遍,由投資商招商更有說服力,更能證明三水的發展環境、投資環境和服務質量。同時,三水區還制定了安商、親商、富商的優惠政策,為投資商在三水的發展提供便利,創造寬松環境,保證了投資商引得進、留得住、富得快。1999年至XX年四年間,全區共引進項目439個,項目總投資101.08億元,新增產值165億元;XX年的招商活動更是高潮迭起,如火如荼,1—9月份已簽約項目235個,總投資130億元。為期半個月的三水區首屆旅游歡樂節暨招商洽談會,成功簽約項目16個,總投資額達53億元。
民營篇
近年來,三水區把發展民營經濟作為經濟發展的新路子,積極鼓勵、引進、引導和扶持,使民營經濟成為全區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最大、最亮的經濟增長點。目前,全區民營經濟已經形成了個體、私營、外資、聯營和股份合作等并駕齊驅、共同發展的格局,涌現了一批上規模、上檔次的企業和一批特色專業鎮。XX年,全區擁有民營企業12964家,實現產值119.87億元,占全區工業總產值的56.74%(XX年預計占70%以上),年產值超億元的企業有11家,在建的超億元投資企業13家,民營經濟的主力軍和生力軍作用更為凸現。在發展民營經濟上,三水區的主要做法是:
轉變觀念,為民營經濟更快發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礎。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同志明確指出:“地級市、縣以下抓發展,重點就是發展民營經濟”,這就為各級放手發展民營經濟,確立工作重點指明了方向。三水區堅持把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作為促進民營經濟的首要工作來抓,大力倡導和樹立三種新觀念,即:樹立既要為國有企業發展盡職盡責,也要為民營經濟發展盡職盡責的新服務觀;樹立放開搞活國有企業是改革,推進民營企業發展也是改革的新改革觀;樹立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民營經濟也是硬道理的新發展觀,從而在全區上下形成了大抓特抓民營經濟的濃厚氛圍。
放寬政策,為民營經濟的發展清障松綁。按照“政治平等、政策公平、法律保障、放手發展”的方針,對民營經濟的發展實行“四不限”:不限比例,不限發展速度,不限經營方式,不限經營規模,打破一切影響民營經濟發展的思路障礙、制度障礙、體制障礙,使民營企業主社會上有地位,政治上有榮譽,經濟上有實惠。專門出臺了《關于鼓勵發展民營經濟的若干規定》,從加強領導,實行優惠,嚴格考核,規范收費,改善服務,拓寬融資渠道,鼓勵招商引資,強化管理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突破性規定。為確!兑幎ā返母黜椪呷媛鋵,區里成立了由紀檢、監察和組織、人事部門的負責同志參加的工作班子,專項督查抓落實。
積極扶持,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新的動力。區里建立了《領導干部掛點跟蹤重點企業重點項目責任制》,區委書記蔣順威、區長李秀萍同志分別聯系了重點民營企業青島啤酒(三水)有限公司和健力寶有限公司。各級領導堅持經常深入掛鉤企業,調查研究,指導工作,化解矛盾,解決問題,特別是重點幫助民營企業解決融資、用地、出口退稅等問題。在扶持對象上,明確提出要重點扶持“四類民營企業”,即民營科技企業、外向型企業、吸納下崗人員再就業企業、從事農產品加工的企業,通過政府的有效扶持,把這些企業做大做強。如健力寶有限公司為了進一步發展,在擴大廠區方面遇到困難,區里及時協調,以優惠的價格為其征地500畝。
改善環境,為民營經濟發展創造良好氛圍。廣東省長黃華華同志提出要為民營經濟的發展創造四種環境:廉潔高效的政府環境,規范有序的市場環境,民主公正的法制環境,便利舒適的生活環境。按照這一要求,三水區下大力優化民營企業的發展環境。首先,搞好載體建設,營造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圍繞改善城區形象、完善城區功能,大力整治“臟、亂、差”,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美化、綠化、亮化、凈化工作,同時建設功能完善、設施配套的工業園區。其次,大力整治“三亂”,減輕企業負擔。對涉及民營企業的所有收費依法進行了全面清理,能取消的取消,能降低的降低。近年來,區里取消了對民營企業的收費17項,減少收費的6項,進一步減輕了企業負擔。再次,轉變政府職能,切實提高服務效率。樹立“服務第一”意識,對民營經濟“只鋪紅地毯,不許設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