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馬縣美麗鄉村建設審視與路徑
三、美麗巴馬清潔鄉村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信心不足,積極不夠。一是意識不強,參與不多。由于財政困難、村級集體經濟薄弱、歷史的農業經濟,使許多群眾的小農經濟意識根深蒂固,顧小家而失大家的觀念還在一定范圍內存在。環境衛生長效保潔機制很難落實,“臟、亂、差”的現狀在一定程度上出現反彈現象。二是激情不旺,落實不夠。美麗鄉村建設農民是主力軍,農村是主戰場,但在工作開展中,不配合,不參與的現象比較普遍。對發展思路還不了解,同時長期處于交通閉塞,缺乏與外界的溝通。如何激發群眾參與熱情,讓他們真正從政府“要我做”轉變成“我要做”,值得深思。
(二)規劃滯后,設施落后。規劃明顯滯后于村莊發展的需要,沒有預計到村莊發展的速度和規模。一些地方為了政績,隨意建設,更改規劃,致使部分村建設得不倫不類,浪費了資金人力,違背群眾意愿。與此同時,對農村公共設施建設及公共服務方面,即道路、醫療、教育文化及環境衛生等方面基礎設施不完善。總量不足,設備簡陋,共享率低。
(三)臟亂突出,文味不濃。由于經費緊張以及缺乏一整套保持清潔的機制等原因,村莊衛生保潔、設施維護、綠化養護等方面缺乏長效管護,其蘊含的豐富文化資源尤其是一些優秀的傳統文化、民間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仍然未得到深入挖掘發展。
四、美麗巴馬清潔鄉村建設的路徑建議
美麗鄉村的總體要求是“四美三宜”,即“科學規劃布局美、村容整潔環境美、創業增收生活美、鄉風文明身心美”和“宜居、宜業、宜游”。立足于“吃農家菜,住農家屋,賞農家景,享農家樂”這一特色,以生態環境提升、生態經濟發展、生態人居建設、生態文化繁榮四大工程建設為主要內容,著眼于建設人人幸福的新型山區農民新村,提高農村居民的生產生活質量幸福指數。
要凝聚創業發展信念,提振自力更生信心;積極拓寬宣傳渠道,展示鄉村旅游特色;創建生態文化走廊,打造休閑美麗鄉村;把握目標實質要求,努力實現農民增收要以群眾滿意不滿意為最高標準,杜絕不切實際的項目建設,充分保障群眾安居的原則,用適度的拆建,進一步美化居住環境,改善居住條件。要充分保留村落歷史的原則,尊重各村的歷史沿變,保護并充分發掘本村的村落文化。
(一)突出破解難題,凝聚信念,提振信心不動搖
要破解利益難調整,加強對群眾的教育,加大宣傳,以取得大多數群眾的理解和支持。引導廣大鄉親、鄉賢正視目前面臨的困難和問題,看到有利條件和優勢,堅定信心,振奮精神,知難而進、迎難而上,在奮力拼搏中實現彎道趕超,把盡可能多的利益讓給群眾,使群眾真正分享到建設果實。
(二)突出政府主導,規劃引領,生態人居不馬虎
領導謀劃佳園計,群眾齊心繪美境。要實行“一把手”負總責,形成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各部門各司其職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緊密結合實際,培育新農民,發展新產業,建設新農村,樹立新風尚,落實責任,加快推進。
一要凸顯高標準、全覆蓋理念。堅持“統籌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高起點、高標準編制建設規劃。凸顯綜合整治,開拓精品區域。突出特色,因村制宜,著力構建舒適的農村生態人居體系和生態環境體系。結合開發和村莊布局規劃調整進程,推進農房、老村、移民等工程,促進人口向中心村和安地集鎮集聚,要注重生態稟賦和產業發展優勢進一步村莊建設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