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馬縣美麗鄉村建設審視與路徑
(六)突出政策扶持,財政投入,多方籌措不懈怠。
一要出臺政策措施。將各項農村工作納入到美麗鄉村建設任務中去,有機融合,相互提升。二要加大財政投入。形成相對應的以獎代補機制,調動各單位的創建積極性。要充分調動民間資金,發揮政策性財政資金的“乘數效應”,匯聚農村集體資金、銀行信貸資金、項目審批先期財政撥付等途徑資金。三要開拓思路,創新方法。設計載體,引導群眾和社會各界有力出力,有錢出錢。積極參與美麗鄉村建設。
(七)突出強化宣傳,發揮優勢,展示特色不輕率
一是大力宣傳力度。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和監督美麗鄉村建設的良好氛圍。要充分利用電臺、電視臺、宣傳欄、互聯網等宣傳媒體,結合現代公民基本道德教育、文明村創建、精神文明建設活動,重點治理農村環境衛生,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積極開展工作的生動故事以及涌現出的先進人物、典型事跡和好經驗、好做法,全方位展示巴馬之美。樹立熱愛美好家園、創造美好生活、建設美好壽鄉新風尚。二要加快發展本地特色經濟。“產業特色化,生活美如畫”。要實施品牌精品工程,培植水、香豬、火麻、觀光農業、生態農業、健康養生旅游業等產業上檔升級,要推進農業科技進步,轉變農業增長方式,發展環保型農業、生態型農業和節約型農業,確保農民收入穩定可靠。巴馬可謂“人文生態畫廊,休閑度假天堂”。要做好生態建設,大力植樹造林,特別是核心景區要加強綠化,實現一村一景、一村一品,彰顯鄉村的特色和韻味。三要打好長壽品牌。“綠之韻,鄉之約,茶之旅”。長壽是巴馬的品牌。首先,要加強對長壽老人保護,打好長壽品牌。打造名符其實的長壽休閑之都,養生度假天堂。其次,“心與夢的巴馬,詩與畫的游記”。要發揮長壽博物館平臺作用,讓到巴馬旅游的游客都能到博物館參觀,宣傳巴馬民族文化和長壽文化,吸引更多的游客到巴馬了解長壽現象,探尋長壽奧秘、博覽長壽文化,體驗長壽氛圍。同時,要做大做強水品牌。充分利用巴馬水資源豐富、品質好的優勢做好水文章。
(八)突出農民主體,典型引路,創正能量不觀望
一是強化農民主體。尊重群眾、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發揮農民群眾建設新農村的主體作用。積極動員和引導群眾自覺參與村容村貌整潔,積極組織和引導廣大農村婦女把家內家外,房前屋后清理干凈,確保村容整潔。尤其在村莊環境衛生保潔的長效機制的落實方面,要重視農民文化知識、農民素質及創業創新等方面教育;二是強化典型帶動。營造濃厚氛圍,用身邊的例子教育群眾,增強群眾生態理念和創建意識,以點帶面、推動全局,實現全覆蓋的美麗“蝶變”;三是強化創新求實。將有限的資金用于生態創建的監督、垃圾清運和集中處理上。將公眾參與衛生行動納入村規民約和年度考評。努力培育新農民、發展新產業、建設新村鎮、構建新機制、樹立新風尚。
(九)突出引鳳筑巢,服務至上,改造創新不塞責
在招商引資,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基礎上,要及時認真解決企業發展和生產經營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建立現代化企業管理制度和企業近中期發展規劃,增強企業活力。要拓寬企業融資渠道,破解企業生產流動資金短缺難題。要引導和幫助企業開展技術更新改造和創新,全力推進企業爭創國家、自治區馳名商標、著名商標、優質產品和綠色產品認證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