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馬縣美麗鄉村建設審視與路徑
二要凸顯立足實際,打造亮麗典范。要注重村莊的差異性,立足村莊實際,保留村莊特色,充分體現科學性、連續性和嚴肅性。并出臺相應的扶持政策,做大村莊生態文化,切忌低水平重復,千篇一律。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用生態的理念,系統的觀點,統籌的辦法深入推進。
(三)突出生態立縣,生態文化,生態民俗不退縮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是嚴把環境門檻。加強農村垃圾和生活污水無害化處理,使山變得越來越綠,水越來越清,環境也越來越美;二是強化文化內涵。要保護民間文學、文物古跡等,注重融入文化元素,尊重各村的民俗、民風,打造出符合本土文化的農村風情的規劃設計。三是加強民德民風建設。積極培育健康和諧的鄉風文明,實現民德民風建設責任化;加強黨風政風引領,推進民德民風建設出實效;崇尚科學,抵制迷信,移風易俗,破除陋習,倡導文明新風;建立長效機制,推動民德民風建設規范化。
(四)突出綠清亮美,清潔鄉村,長效管控不放松
一是開展綠色堤防、公路綠、森林鄉村、綠化村屯工作。 “綠地碧水藍天誰不喜愛 美景健康幸福人生夢想”。要大力開展生態護岸工程建設,推進農村生態建設,把鄉村建設成為綠化點上成景、線上成蔭、片上成林、環上成帶、河路成網的森林城鎮;以高標準的綠化、美化、潔化來提升生態鄉村的生態環境質量。二是開展清水清垃圾行動。農村要環保,青山綠水好。要推進農家樂污水治理,嚴格畜禽養殖區域控制,推進農村河網水系綜合整治,確保鄉村生活垃圾處理無害化。三是大力實施亮點工程。心要凈化,屋要亮化,路要硬化,山要綠化,村要美化。要以培育建設中心村為重要抓手,完善提升公共服務。因地制宜地設立多位一體的農村社區公共服務中心。四是科學清潔,長效管控。要以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為抓手,切實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杜絕臟、亂、差,給力真、善、美。實行垃圾戶集村收鄉運縣處理,大力推進農村生活污水凈化、農村污染大治理、畜禽養殖場沼氣化治理和秸桿廢棄物綜合利用等清潔能源工程,實現農業廢棄物的生態循環和高效利用。
(五)突出完善設施,增加收入,保障民生不猶豫
生產發展是根本,生活富裕是目的。一要完善和深化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長效管理。努力夯實基層組織,深化“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加強農村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引導農民合理表達訴求。堅持城鄉統籌發展,推動城市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城市現代文明向農村傳播。二要大力發展農村經濟。村有主導產業 戶有致富門路。要努力改善農業物質基礎條件,積極推廣良種良法,全面推動農業增產增收,積極扶持、引導建立農民合作社組織。要按照“創業增收生活美”的要求,打造特色產業帶,優先支持特色農業產業化發展。促進產業提升,農民增收。三要加快發展農村各項社會事業。提升服務性基礎設施建設,適應農村居民對生活、休閑、娛樂、體育需求的增加,加大醫療服務中心建設,健全農村社區醫療體系,配強社區衛生院醫療。 在做好低保人群救助工作的同時,將低保邊緣困難群眾納入社會救助范圍,擴大社會救助覆蓋面。積極為廣大農民謀福祉,切實讓農民群眾得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