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類文本閱讀指導教學設計1
此類提示語提示我們需要從原文篩選信息來答題
②外聯型:
a聯系實際,談談你對第三部分小林、小王以及志愿者所說的話的理解。
——《留守學子,校園過節別有滋味》(揭陽市XX年高中畢業班第一次高考模擬考21/1)
b對此,你如何評論;
此類提示語提示我們答題時應該結合實際,或者是有自己的想法
③內外結合型:
a一個人事業的成功,有人認為天賦是關鍵,有人則認為后天的影響更重要。請以鄧肯為
例,談談你的看法。
——《舞者之歌》(XX年廣州市普通高中畢業班綜合測試(一)20題)
b作者在讀到李清照《烏江》一詩的時候感慨地說:“氣節,是人的精神風貌中至關重要的因素。”請結合文本談談你對“氣節”的理解。
——《李清照傳》(華南師大附中07-08高三綜合測試二21題)
此類提示語類提示我們把上面兩者結合起來答題
(2)關注答題規范提示語:
①從選文看,李清照創作《烏江》一詩的背景和目的分別是什么?請用自己的話簡要概括。
——《李清照傳》(華南師大附中07-08高三綜合測試二19題)
此類提示語要求我們不應原文照抄,要在篩選整合的基礎上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②鄧肯被譽為“時代最偉大的藝術家”。請根據文本,分點概述鄧肯作為一位“偉大藝術家”所具有的特質。
——《舞者之歌》(XX年廣州市普通高中畢業班綜合測試(一)20題)
此類提示語要求我們答題時要注重條理,分點說明
審題要求:仔細閱讀題目,劃出相關提示語,按照提示要求規范答題。
三、答題常見錯誤類型及糾正
1、脫離文本、機械答題
此類錯誤常出現在鑒賞文體表現手法及作用的題型上。
示例1:人物傳記要求真實可信,說說本文從哪些角度體現了這一特點。(4分)
——《逝去的儒者——我的父親梁漱溟》(韶關市XX屆高三第一次調研試題20題)
學生答案:本文能廣集材料,反復考證,能抓住了人物的本質,從環境中去說明人,能從人物的復雜性中對人物作出公允的評價。
學生答案分析:此類答案只是將理論機械地套入,忽略了具體文本的具體特點。
解題思路:注意文體“基本特征”應該包含著這樣的兩個層面:一是作為傳記、新聞區別于其他文體的特征,另一個是具體的文本所具有的富有個性的特征。
參考答案:①多處直接引用傳主話語、書信及其文章中的內容,真實可信。②結合了傳主所處的時代背景,材料詳細而確實。③作者是傳主的兒子,對傳主了解更為全面客觀深刻。
示例2:本文開頭引述《三國演義》龐德的故事,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4分)
——《青山不老》(惠州市XX屆高三第三次調研試題18題)
學生答案:引出下文,為下文埋下伏筆、設置懸念、吸引讀者。
學生答案分析:只注意了通訊文體開頭引用故事在結構上的作用,未能根據具體文本所引故事的內容進行分析。
參考答案:①因為他們兩人都備下了棺材,表現了決死的勇氣,有相似之處(或:用龐德的大丈夫氣概襯托高富的忘我精神);②設置懸念,吸引讀者的注意,增加讀者的興趣。
題型歸納:①傳記的真實性、文學性、概括性如何體現;
②新聞的真實性、時效性如何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