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屆高考語文模塊分類復習5
a.巴勒斯坦的斯瓦特被譽為“東方的瑞士”,但“9•11”事件以后,來這里旅游的人幾乎是鳳毛麟角。
b.在拍攝大片動輒耗資過億的今天,該劇組僅用了200多萬元就拍出了一部極具觀賞性的電影,其意義不可同日而語。
c.當人們紛紛向災區人民捐錢捐物的時候,你卻無動于衷,細大不捐,這樣做,不感到羞愧嗎?
d.美國作家歐•亨利具有超群的才華和豐富的想象力,其小說的結尾往往別出心裁,匪夷所思。
“匪夷所思”意為“言談行動超出常情,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是中性詞,符合語境,當為正確。a中的“鳳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貴的人或事物,而語境沒有“可貴”之意;b中的“不可同日而語”意為不能在同一時間進行比較,與語境的“今天”矛盾;c中的“細大不捐”的“捐”并非“捐獻”的意思,而是“拋棄”,整個成語的意思是“小的大的都不拋棄”,當然使用錯誤。答案:d
二、近幾年高考試題給人的啟示
從近幾年的高考試題可以發現,考查的成語多為平時出現頻率比較高的常見成語,而試題采用選擇題的形式,在語境中加以辨析。在解題時要緊扣語境,從多方面進行考慮。
(1)、注意積累成語,從形、義、來源出處等方面加以把握,這是解題的基礎。
(2)、成語的使用涉及范圍、意義、色彩、對象等方面,特別是一些兩用成語;另外,特別要重視對一些常用成語中的關鍵語素的把握,如“首當其沖”的“沖”,“不負眾望”的“孚”,“不刊之論”的“刊”,提高準確使用成語的能力。這是高考命題的習慣性角度。
(3)、緊緊把握詞語所在的具體語言環境,結合上下文加以思考辨析,要考慮成語本身的意義、色彩、范圍、對象與語境是否一致,這是解題的關鍵。
(4)、注意把握成語的比喻意義。高考試題所涉及的成語有許多是要從成語的比喻意義考慮,為此,在積累成語使用成語的時候,要多結合它的比喻意義來理解和分析。如“揠苗助長”用來比喻不管事物的發展規律,強求速度,反而把事情弄糟;“刻舟求劍”用來比喻拘泥固執,不知變化的守舊思想;“守株待兔”用來比喻死守狹隘經驗或妄想不經過主觀努力而僥幸得到成功;“火中取栗”比喻被人利用,干冒險的事情,而沒有得到好處。像以上這些成語,一旦了解了它的比喻意義,那么,其感情色彩、使用范圍等都不難把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