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屆高考語文模塊分類復習5
〔正確答案〕a
〔評點與探究〕在辨析成語使用正誤的時候,不僅要考慮成語本身的意思,還要體會成語的感情色彩與語境的感情色彩是否吻合,然后再把握語境所要表達的意思,扣住語境要求,這樣才能做到準確無誤。a項中的“光怪陸離”形容“現象奇異色彩繁復”,可用于抽象事物,運用正確。此題出現選擇錯誤,一是不能準確理解三個錯誤項成語的意思,導致選擇糊涂;二是可能表現在對“雨后春筍”的比喻義和感情色彩把握不準,或是對“偃旗息鼓”的詞義范圍不能確定。
〔案例3〕下列句子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的一句是
a.為了應付高考,教師越教越細,其結果是肢解了課文,長此以往,學生必然是目無全牛。
b.小張在車間的技術比賽中,總是名列第三,真是首屈一指。
c.法庭認為,張師傅因正當防衛而致使歹徒喪命,實屬情有可原,罪不容誅。
d.真正的名家學者并不愿他的學生只是亦步亦趨,而希望后輩能超過自己。
〔解題思路〕“目無全牛”出在《莊子》的《庖丁解牛》,意為“技藝已達到十分純熟的地步”,顯然不合語境。“首屈一指”是“表示第一”的意思,不等于“名列前茅”,而語境中是“名列第三”,當選后者。“罪不容誅”意為“罪大惡極,處死都不能抵償”,與“正當防衛”“實屬情有可原”矛盾,感情色彩也不當。
〔正確答案〕d
〔評點與探究〕辨析成語,若能了解成語的來源、意思,再考慮其用法要求,然后結合語境分析其正誤,這樣準確性更高。這就要求考生平時對一些常見成語要有意識地注意積累。此題出現選擇錯誤主要問題出在不能把握成語的意思,只從成語的字面去理解,望文生義,將“目無全牛”理解為“只把握局部而導致片面”,將“首屈一指”理解為“排在前面”,將“罪不容誅”理解為“不必要殺頭”“不必要治罪”。高考試題經常涉及這樣一類成語:它們不能單從字面直接理解,而必須考慮它的出處、用法,不然就會犯張冠李戴的毛病。如93年的“差強人意”“不刊之論”、95年的“首當其沖”“想入非非”、97年的“萬人空巷”、99年的“炙手可熱”,還有如“文不加點”、“美侖美奐”、“望其項背”等,或注意其色彩,或注意其用法,或注意其適用范圍,都不可單從字面理解,不然真會瞎子摸象,一知半解,鬧出笑話。
知識歸納與思維拓展使用指導
一、使用指導
本欄目是在“案例探究”的基礎上圍繞本專題涉及到的知識要點進行的系統總結和拓展。主要是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涉及到成語本身的一些相關知識,二是在語境中辨析成語的原則思路和技巧方法。教師使用時要重在引導學生養成積累成語的習慣,掌握各種類型考題的不同特點和解題要領,可通過具體的例子讓學生學會總結歸納。
二、知識歸納與思維拓展
研究歷年的高考試題,在對“正確使用成語”這一知識點的考查中所涉及的能力要求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①對常見成語的理解和把握;②結合語境來判斷成語運用的正誤;③容易誤用的成語辨析,如“燈紅酒綠”“想入非非”“左右逢源”“拭目以待”等一些兩用成語,④考慮成語的使用范圍、感情色彩等。要形成能力就要養成思考的習慣,能對知識要點作系統的梳理,并通過一定量的強化訓練加以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