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中語文一輪復習精品教案:古代人物傳記
范曄是很有才華的史學家。他的《后漢書》簡明而周詳,敘述中間雜以議論,頗富文采。他自己曾說:“筆勢縱放,實天下之奇作。”而《張衡傳》的傳主張衡是東漢時期一位杰出的科學家、文學家、政治家,還是當時有名的畫家,郭沫若曾評價他是一個“全面發展”的人。《張衡傳》過去也曾入選過高中語文教科書或課外讀本,這次入選,對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意識當不無裨益。
本單元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落實文言文教學的目標。在本套教科書中,文言文占全部選文的45%左右。《課程標準》關于文言文的學習要求是:“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了解并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的意義或用法,注重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誦讀古代詩詞和文言文,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本單元的前三篇課文出自《史記》《漢書》《后漢書》,它們可以說是典范的文言文,其中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及常見的文言句式等語言現象,在文言作品中具有代表性。《李賀小傳》代表著唐代文人書面語的行文風格和語言特點。通過這些課文的學習,對提高學生文言文的閱讀理解能力,培養文言語感都會起著很切實的作用。
三、 高考備考
新課標對傳記是這樣要求的:“閱讀古今中外的人物傳記、回憶錄等作品,能把握基本事實,了解傳主的人生軌跡,從中獲得有益的人生啟示,并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斷;認識傳記作品的基本特性,嘗試人物傳記的寫作。”要做到能“把握作品中具有典型意義的事件情節,理解作者對傳主及有關事實所作的評價,并形成自己的思考和判斷。”
考查方式 :
1.把傳記當作一般的閱讀材料。如對重要詞語、句子和內容的理解、作品風格的分析、人物形象評價、感情的體驗和感悟等等。
2.結合傳記的特點進行能力考查。一是結合作品考查對傳記理論知識的理解,如自傳的真實性、傳記作者與傳主的關系、傳記的真實性與文學虛構、傳記的選材與語言表達、傳記人物描寫與刻畫、勾勒與細節等。二是運用傳記知識分析作品。如分析傳記的結構、表現手法,總結傳主的事跡、貢獻或形象、性格特點,評價傳主的價值、影響或傳記作者的觀點、態度等。
傳記是遵循真實性原則,用形象化的方法記述人物的生活經歷、精神風貌以及其歷史背景的一種敘事性文體。從敘述人稱看,傳記可分自傳和他傳。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寫的,后者是他人撰寫的。從表達方式看,有的傳記,一面記述人物的經歷,一面加以評論,這種傳記則被稱為“評傳”。
傳記的文體特點是真實性和文學性。其中,真實性是傳記的第一特征,寫作時不允許任意虛構。但傳記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歷史記錄,它具有文學性,它通過作者的選擇、剪輯、組接,傾注了愛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藝術的手法加以表現,以達到傳神的目的。
傳記一般有以下三個特點:
第一、人物的時代性和代表性。傳記里的人物都是某時代某領域較突出的人物。
第二、選材的真實性和典型性。傳記的材料比較翔實,作者從傳主的繁雜經歷中選取典型的事例,來表現傳主的人格特點,有較強的說服力。
第三、選文兼具史實性與文學性。
閱讀方法:
根據傳記的文體特點和新課標,在閱讀傳記時,除了完成一般文章閱讀的把握文章結構和概括中心意思的要求之外,要注意以下五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