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中語文一輪復習精品教案:古代人物傳記
1.理清作品陳述的基本事實,把握傳主的人生經歷;
2.分析傳主的性格、情感,把握傳主的性格、情感與基本事實之間的關系;
3.理解作者的評論、思想,分析作者的評論、思想與基本事實之間的關系;
4.通過分析作品的選材、表現手法、修辭技巧、語言特色等藝術形式,了解作者這樣處理的意圖;
5.探討文本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能對作者所持的觀點和藝術處理提出自己的看法。(探究)
1、如何把握傳主的形象,概括傳主的精神品質
通過閱讀梳理出主要事件。從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現來把握其形象。如果是評傳,要區分傳記中的敘與評,把握事件與觀點的關系。同時又要注意細節描寫。
注意從傳主與時代,傳主與他人的關系去把握傳主形象。“傳主與時代”“傳主與他人”是理解傳記的經緯。首先要關注時代、社會、家庭背景下的傳主。要理解傳主其人其事,就要了解他所處的時代背景、社會背景、家庭生活背景等眾多因素。其次,要理解關系網中的傳主。傳主的人際交往是影響他也是組成他人生經歷的重要方面,通過傳主與他人的關系去把握傳主是閱讀傳記的一條通道。
這類題目通常是簡答題,要注意篩選出文章的主要信息歸納出觀點,并舉出文中的具體例子加以分析論證。
2、如何分析傳記的語言特色、文本基本特征和表現手法
首先明確傳記類別,了解不同類別傳記具有的不同特點。在此基礎上結合具體文本加以辨別分析。如,自傳采用第一人稱,語言或自然親切或幽默調侃,通常以記敘為主,兼有描寫抒情。他傳采用第三人稱,語言或樸實自然或文采斐然。
了解傳記常用的表現手法,結合文本加以判斷分析。傳記采用的表現手法與一般記敘文相似,有首尾照應、巧用修辭、詳略得當、敘議結合、正側相映等。此外,引用是傳記常用的表現手法,如引用傳主在書信、日記中的表白,它可以印證作者的觀點,也可以使傳記具有更為真實感人的力量。
3、探究性試題,要在整體感知文章的基礎上大膽質疑,品味選文的寫作方法、語言文字、思想情感、謀篇布局等等,如:這篇文章在寫法、語言、形象方面有什么特點?如何評價某個人物?對文中的哪些觀點贊成或不贊成,為什么?不同人物、文本對某一問題的不同看法,如何評價?
4、在整體閱讀理解的基礎上,我們還應培養自己全面審題與確認閱讀區間的能力。能體會命題意圖。題干的設置通常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創設情境、設問角度和命題意圖。前兩者是顯性的,后者則是隱性的,但卻又是最為關鍵的,它直接關系到答題的方向,與命題意圖吻合的答案才是正確的,要努力通過題干去揣摩命題的意圖。尋找閱讀區間。發掘題干中所隱含的信息,以題干的“此信息”去求答案區間的“彼信息”。傳記作品包含了議論和抒情,這些就是答題的重要區間。我們還要具有信息篩選與語言轉換整合能力:轉換說法、語言重組、提煉概括等。
【基礎知識梳理】
一、 字音
1. 《廉頗藺相如列傳》
繆公mù 避匿 nì 繆賢 miào 湯鑊huò 雖駑nú 肉袒tǎn 盆缶fǒu 案圖àn 可予不fǒu 澠池 miǎn 詐佯yáng 列觀guàn 皆靡mǐ 傳舍zhuàn 甚倨 jù 不懌yì 衣褐yìhè 睨柱n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