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復習文言文分析綜合教案
1、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吳隱之學識廣博,為人儒雅。雖家境不富裕,但從不茍且貪財。事奉母親極盡孝道,使吏部尚書韓康伯之母大受感動,告誡康伯盡快提攜此人。
b、吳隱之為官之后,清廉儉樸。為革除嶺南歷任官吏貪財舊弊,朝廷任他為廣州刺史,在途經(jīng)貪泉時,他賦詩言志,表明自己“終當不易心”的操守。
c、盧循侵犯南海時,吳隱之被捉,經(jīng)劉裕交涉后才得以返還。回來后,居處極為簡陋,但他仍然堅決謝絕了劉裕的賞賜以及為他另建居所的好意。
d、吳隱之這種始終不渝的清儉操守,屢次受到褒獎贊譽以及優(yōu)厚賞賜,并大大鼓舞了廉士,其后代也繼承了他的良好遺風,把廉潔謹慎奉為家法。
[答案]a[解析]韓康伯時為太常,并非吏部尚書,這是無中生有,添枝加葉。
2、張冠李戴,偷梁換柱。
本是甲想的、說的或做的,選項中誤設(shè)為乙想的、說的或做的。如:
任城威王(曹)彰,字子文。少善射御,膂力過人,手格猛獸,不避險阻。數(shù)從征伐,志意慷慨。太祖(曹操)嘗抑之曰:“汝不念讀書慕圣道,而好乘汗馬擊劍,此一夫之用,何足貴也!”課彰讀《詩》《書》。彰謂左右曰:“丈夫一為衛(wèi)、霍,將十萬騎馳沙漠,驅(qū)戎狄,立功建號耳,何能作博士邪?”太祖嘗問諸子所好,使各言其志。彰曰:“好為將。”太祖曰:“為將奈何?”對曰:“被堅執(zhí)銳,臨難不顧,為士卒先;賞必行,罰必信。”太祖大笑。
(建安)二十三年,代郡烏丸反。以彰為北中郎將,行驍騎將軍。臨發(fā),太祖戒彰曰:“居家為父子,受事為君臣,動以王法從事,爾其戒之!”彰北征,入涿郡界,叛胡數(shù)千騎卒至。時兵馬未集,唯有步卒千人,騎數(shù)百匹。用田豫計,固守要隙,虜乃退散。彰追之,身自搏戰(zhàn),射胡騎,應弦而倒者前后相屬。戰(zhàn)過半日,彰鎧中數(shù)箭,意氣益厲,乘勝逐北。至于桑干,去代二百余里,長史諸將皆以為新涉遠,士馬疲頓,又受節(jié)度,不得過代,不可深進違令輕敵。彰曰:“率師而行,唯利所在,何節(jié)度乎?胡走未遠,追之必破。從令縱敵,非良將也。”遂上馬,令軍中:“后出者斬。”一日一夜與虜相及,擊,大破之,斬首獲生以千數(shù)。彰乃倍常科大賜將士,將士無不悅喜。時鮮卑大人軻比能將數(shù)萬騎觀望強弱,見彰力戰(zhàn),所向皆破,乃請服。北方悉平。時太祖在長安,召彰詣行在所。彰自代過鄴,太子(曹丕)謂彰曰:“卿新有功,今西見上,宜勿自伐,應對常若不足者。”彰到,如太子言,歸功諸將。太祖喜,持彰須曰:“黃須兒竟大奇也!”
太祖東還,以彰行越騎將軍,留長安。太祖至洛陽,得疾,驛召彰,未至,太祖崩。文帝(曹丕)即王位,彰與諸侯就國。黃初二年,進爵為公。三年,立為任城王。四年,朝京都,疾薨于邸,謚曰威。
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曹彰年少時,善于射箭、騎馬、駕車,本領(lǐng)高強,力量超人,能徒手擊殺猛獸。
b、曹彰早年曾立志做將軍,主張賞必行,罰必信,在日后的戰(zhàn)斗中實現(xiàn)了自己的初衷。
c、在敵人處于優(yōu)勢的情況下,曹彰臨危不懼,善于聽取下屬意見,制定正確策略,堅守要道,使敵軍退散。
d、曹彰用兵有方,戰(zhàn)功卓著,曹操大為贊賞并封他為任城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