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復習文言文分析綜合教案
(選自《曾國藩詩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XX年版)
12.下列各句中對文章的闡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從行文的順序看,作者先說文集,次論文法,再論文風,然后談湖南文化源流,最后是對《湖南文征》及其編撰者的評價。
b.論及群經之外的百家著述,作者認為,無論是以理勝者,還是以情勝者,都有其自身的不足,并非盡善盡美。
c.談到文化源流,作者認為,湖南雖屬“山國荒僻之亞”,但由屈原、周子(敦頤)所開創的文化傳統,澤被后世。
d.文章結尾,作者認為,《湖南文征》收錄考據之文極少的客觀原因是羅研生深明考據家之學,“論文但崇體要,不尚繁稱博引”。
參考譯文:
我的朋友湘潭的羅研生,把他所編寫的《湖南文征》一百九十卷給我看,囑咐我為它寫序。國藩非常的淺陋,牙齒又日益的衰敗,哪里夠得上談論文章的事?
我私下聽說古代的文章剛開始的時候是沒有標準的。《易》、《書》、《詩》、《儀禮》、《春秋》這些經書,他們的體例形勢語言,競沒有一個宇沿襲。就是周朝秦朝的諸予散文,也各自有自己的體例。拿著這個衡量那個,畫與金玉和花卉草木是不同類的東西,是沒有所謂的標準的。后來的人本來不會寫文章,勉強獲取古人所造來摹寫仿照他,于是有相合的地方也有背離的地方,于是用標準無標準命名它們。假若人們
不等待摹寫仿照,那么人們各自在已具有了自然形成于心的文章,大概有兩種情況:說理,抒情。這個方面每個人都本來就具有。就我所知道的道理,用筆寫成書流傳于世,抒發我喜愛憎惡悲傷高興的情感,就拿綴辭來表達它,就像剖開肝肺陳列成書簡書冊。這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文章。性情敦實憨厚者i模仿能做這件事。而那些意思的澡淺用筆的好與壞,就相差十萬百千的距離而沒有盡頭。在群經之外,諸予百家著述文字,大概有略微的勝利。憑借道理勝出的人,多闡發幽深極端的語言,但是它的弊端在于猛烈而失去內里;憑借情感取勝的,大多是纏綿悱惻感人的語言,它的弊病在于詞藻華麗缺少實際內容。從東漢到隋朝,丈人秀士,大多意思不簡單行文,詞藻多華麗的語言。就是議論大的政事,考證大的禮儀,也每次都用排比句連綴成文,偶爾有美好的語言,經過唐代也沒有改變……
湖南這個地方,北邊靠著大江,南邊迫近五嶺,西邊連接著黔蜀,大批的樹苗被革除,大概也因為是山國荒蕪僻靜的低垂的地方吧。然而周朝的末年,屈原從這兒出現,《離騷》中的文章成為后代抒發情的鼻祖。到了來世,周于又在這個地方出現,創作了《太極圖說》、《通書》,成為后世說理文的鼻祖。兩個賢能的人,都沒有繼承前人的傳統,創立了成就高的好文。往上,和《詩經》、《周易》相同的氣勢,往下百代的人才都不能超出他們的范圍。何況湖南后起沾染了流傳下來的氣勢呢?這部文集所收錄的,長于說理的文章大概十分之六,善于抒情的,大概十分之四;而且駢體也很有文采,不說標準而標準沒有紊亂。只有考據的文章搜集的很少。前代哲人倡導的不固定,后代人羨慕的也少。研究羅研生的學作,考核《說文》來徹底推求透辟肯定的解詁。注釋《禹貢》來明晰地理情況,本來就是要深入明白考據家的學說。而且論只是崇尚體例要點,不崇尚廣泛的引用,獲取別人的長處而不要沉溺于他們偏頗的地方,這就像君子下棋選擇方法的道理一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