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復習文言文分析綜合教案
二是官職。史書中的人物,多是官員,所任何職?朝中官還是地方官?幾度升黜?
三是事件。傳記文章,肯定是記載傳中人物的若干事跡,或孝義,或勤學,或清廉,或愛民,或抗上等,邊看邊要弄清楚,文中寫了什么事?寫了多少件事?
解答此類題的要領主要有如下幾點:
一、宏觀考慮,整體把握。高考文言文多以傳記文為主,間雜寫景散文。若是傳記文,就要弄清寫了幾個人,主記的是誰,他與其他人有何關系,所居何朝,所任何職,寫了其人多少事,其人物事跡是有關孝義、勤學、清廉、愛民還是抗上等,都是在什么時期發生的;若是寫景散文,就要弄清寫了哪些景物,景物特征如何,是按何種順序寫的,寄寓了作者何種情感等。
二、分析題干,界定概念。明確提干要求,有的要選表現人物的思想主張,有的要選突出人物的道德操守,有的要選揭示事件發生的原因等等,不一而足。如XX年重慶卷要求選擇“分別表現查道對親友‘孝義’與對老百姓‘仁厚’的一組”。解答此題,首先要界定“對親友‘孝義’”和“對老百姓‘仁厚’”兩個概念,然后認真分析各個選項的上下兩句是否符合題干要求。
三、微觀研析,逐項突破。做題時,要對所給信息逐條辨析,對無把握的選項可先放下。一般情況下,在所給的六條信息里,總有一條是將彼人信息按在此人頭上,只要認真閱讀原文,此信息即可排除。然后對照剩余選項,對不同點做重點分析,答對此題,不是很難。
附:課堂練習:
閱讀下面古文,完成8~11題。
南人祖傳,秦漢前有洞主吳氏,土人呼為吳洞,取兩妻,一妻卒,有女名葉限,少惠,善淘金,父愛之,末歲父卒,為后母所苦,常令樵險汲深。
時嘗得一鱗,二寸余,赪①髻金目,遂潛養于盆水。日日長,易數器。大不能受,乃投于后池中。女所得余食,輒沉以食之。女至池,魚必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復出,其母知之,每伺之,魚未常見也。因詐女曰:“爾無勞乎,吾為爾新其襦。”乃易其弊衣。后令汲于他泉,計里數百也。母徐衣其女衣,抽利刃行向池呼漁,魚即出首,因斫殺之。魚已長丈余,膳其肉,味倍常魚,藏其骨于郁棲2之下。
逾日,女至向池,不復見魚矣,乃哭于野,忽有人被發粗衣,自天而降,慰女曰:“爾無哭,爾母殺爾魚矣!骨在糞下,爾歸,可取魚骨藏于室,所須第祈之,當隨爾也。”女用其言,金璣衣食隨欲而具。
及洞節,母往,令女守庭果。女伺母行遠,亦往,衣翠紡上衣,躡金履,母所生女認之,謂母曰:“此其似姊也。”母亦疑之,女覺遽反,遂遺一只履,為洞人所得。母歸,但見女抱庭樹眠,亦不之慮。
其洞鄰海島,島中有國名陀汗,兵強,王數十島,水界數千里。洞人遂貨其履于陀汗國,國主得之,命其左右履之,足小者履減一寸,乃令一國婦人履之,竟無一稱者。其輕如毛,履石無聲。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錮而栲掠之,竟不知所從來。乃以是履棄之于道旁,既遍歷人家捕之,若有女履者,捕之以告。得葉限,令履之而信。葉限因衣翠紡衣,躡履而進,色若天人也。始具事于王,載魚骨與葉限俱還國。其母及女即為飛石擊死。洞人哀之,埋于石坑,命曰“懊女冢”。
陀汗王至國,以葉限為上婦。一年,王貪求,祈于魚骨,寶石無限,逾年,不復應。王乃葬魚骨于海岸。用珠百斛藏之,以金為際。至征卒叛時,將發以贍軍。一夕,為海潮所淪。——選自唐段成式《酉陽雜俎》續集卷一《支諾皋上》。略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