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復習 選用、仿用、變換句式
(7)邏輯。仿句在內容上應做到合乎事理、合乎邏輯,(前后兩句之間不能矛盾)如上例中,“陽光”使人“感到”“溫暖”,“光明”使人“看到”“希望”,“暖風”使人“覺得”“舒適”,“綠蔭”使人“得到”“休憩”等等。
(8) 表達。仿句應做到語言通順、用詞得當、簡潔明確。比如上例中,不能出現類似“愛心是一塊溫柔的暖風”、“使傲然挺立的人感受到家的溫暖”的說法。
(9)字數。題干中如有字數要求,則仿句還應注意全句、各分句及各結構成分的字數,均應與例句字數相當。
此外,仿寫的句子立意境界要高,要有一定的神韻趣味,要求內容的哲理性和啟發性。
3.變換句式
(1)長句改為短句的要點:
①將長句中能抽出來的較龐大的修飾限制成分抽出來,改成分句或單獨成句,不能抽出來的修飾限制成分與句子主干另成一句。
②把聯合成分拆開,重復跟聯合成份直接相配的成份,形成排比句式。長句改短句要注意所改短句之間的邏輯順序。短句改長句則要注意先了解幾個短句表達的意思的共同點,確定主干,然后把其它內容用句子的修飾限制的形式表達出來,不能漏意。
(2)肯定句和否定句句式轉換的原則:不能改變原意。
①轉換的要點是否定詞的運用,保持原意則加兩個否定詞。
②變成相反的意思則加一個否定詞。另外要注意反問句也是一重否定。
(3)主動句和被動句互相轉換的要點:主語和賓語的轉換
主動句變被動句時,將主動句的賓語變為被動句的主語,主動句原來的主語與“被”構成介賓短語作被動句的狀語;被動句變主動句則恰好相反。
(4)例程句與變式句轉換的要點:找準需要強調的內容并將其推前或置后。
(5)整句和散句互換的:主要是重復性詞語的使用與否的問題,整句改散句就將整句中重復使用的提示詞去掉,使相關內容變成細小成分;散句改整句則要加上重復使用的詞,使之和相關內容構成整齊句式。
解題思路
(1)分析格式定方向。每一個仿寫題拋出的例子都有一定的格式可以分析,這個分析出來的基本格式,就是我們仿寫句子的大致方向。
例:以我國自然景觀為例,仿照下面的例句,再寫兩個句子,構成一組排比句。
巍峨的喜馬拉雅山,猶如一位昂首挺立的巨人,屹立于廣闊天地之間,她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的象征;……
[分析]考題例句的基本格式是:“對象+比喻+描述+評價”,即先拋出明確的寫作對象,再對這個對象使用一個生動形象的比喻,然后根據需要選準角度進行描述,最后對對象作出切實而中肯的評價。四個句子簡明生動,意義連貫,構成一個完整的表意整體。明確了這一點,考生答題就容易多了。
(2)看清要求選題材。通過分析,把握了例句的基本格式之后,下一步就是看清題目要求,準確選取題材。比如上面的例句,考生單看例句,很可能在答題的時候馬上想到一個寫作對象:萬里長城。但細心的考生是不會這么盲動的,會很快否定這個題材,因為題目的要求是“以自然景觀為例”,萬里長城不是自然景觀,當然就不在仿寫之列。
(3)拓寬思路廣獵取。把握住了仿寫的基本格式,看清了題目的寫作要求,第三步,就是拓寬思路,廣泛搜尋適合仿寫要求的對象和內容。比如例句,自然景觀中,除了喜馬拉雅山之外,還有很多的大山大江大河,都可以成為寫作題材。有同學想到了“奔騰的黃河”,“寬闊的長江”,“廣闊的蒙古大草原”,都是符合要求的寫作題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