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總復習講座 語言表達•壓縮語段
五、參考答案提示
1.江蘇省國稅連續(xù)三年增收超百億(原文第一段是報道的內容,第二段是評價,題目只要求概括“主要內容”)。
2.購買隱形眼鏡的原因及人數(shù)比例。(原文共三句話“有的人由于”“有的人為了”,“有的人是為了”都是說明“原因”)。
3.漢語譯英語,“眼紅”變“眼綠”。
4.wto提交農產品談判草案,歐盟反對,美國歡迎。(首段是導語,是“概括”主要依據(jù);應根據(jù)第二段把“各方反映”說出)。
5.日本財長希望人民幣升值。(原文的主要人物是“日本財長”,他“公開表示”、“他要求……”是消息的主要內容)。
6.去年全國企業(yè)治亂減負成效顯著(意思對即可)。
7.首個人類基因圖明年三月公布,生老病死之謎有望解開(或:生老病死不再是奧秘)。
8.政協(xié)委員提議將魯迅誕辰紀念日定為國家讀書節(jié)。(關鍵詞 :國家讀書節(jié)、魯迅誕辰紀念日(或9月25日)、提議或建議。解答本題要找“主要信息”)。
9.利盟牽手實達共創(chuàng)新格局(或:利盟聯(lián)合實達開辟銷售新渠道)。
10.(多)說有助于想清楚(多)寫有助于說清楚。(注意第二段“我個人的經驗”)。
11.大學生演戲,專業(yè)團后援(或:專業(yè)的“綠葉”襯業(yè)余“紅花”;或送戲進大學,學生來主演)。
12.中國經濟一季度起步良好(列數(shù)字是為了說明“國民經濟起步良好”)。
高三語文總復習講座
專題12 語言表達•仿用
仿用,在修辭學上稱為仿擬。這是傳統(tǒng)的表達手段。高中語文讀本選用的清人全祖望所寫的《梅花嶺記》中就有很典型的例子:
吳中孫公兆奎以起兵不克,執(zhí)至白下,經略洪承疇與之有舊,問曰:“先生在兵間,審知故揚州閣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
孫公答曰:“經略從北來,審知故松山殉難督師洪公果死耶,抑未死耶?”承疇大恚,急呼麾下驅出斬之。
洪承略為什么大為惱怒,急忙呼喊部下將孫兆奎推出卻斬殺呢?洪承疇原來是明代大官(經略),督師松山抗拒清兵,后來投降了清人。明朝還以為他已殉難并大肆祭奠。洪承疇內心畏懼在揚州抗清的史可法(人稱史閣部)。雖然史可法已經殉難,但洪承疇心有余悸,于是乘機向孫兆奎打聽:“您在軍隊中,確實知道在揚州,抗清的閣部史可法是真死了呢,還是沒有死呢?”孫兆奎仿用他的句式,針鋒相對地反問道:“您從北方來,確實知道在松山殖難的督師洪承疇是真死了呢,還是沒有死呢?”這句話觸動了洪承疇的痛處,氣急敗壞的洪承疇,“急呼麾下驅出斬之”。
在魯迅和毛澤東的文章中,這類仿用經常可見。從仿用到創(chuàng)新,是學習語言的必由之路。
一、仿用的基本形式
高考仿用類試題,大致有下列三種:
1.續(xù)寫
這種仿用的基本做法是:按照既定的內容,仿照上文規(guī)定的句式,接著往下寫。這種仿寫的形式,與“擴展語句”相似。
例1:請在下面的橫線上緊接上文再寫一個句子。
要求:①另舉一個事例;②句式與標有 號相同。
古往今來,彪炳史冊杰出人物,都曾做出過非同尋常的努力,因而在事業(yè)上創(chuàng)造了輝煌的業(yè)績。試想,如果沒有李時珍跋山涉水、遍嘗百草,沒有他數(shù)十年如一日的搜集整理、筆耕不息,哪里會有藥學巨著《本草納目》的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