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節 正確使用詞語(熟語)
5.辨語義,切忌重復贅余
在辨析句中熟語使用正誤時,要注意分析整句的意思,查看詞義是否與句子重復,或者贅余。如“某些大學生的語文水平實在低劣,被人貽笑大方,影響了學校的聲譽”一句中的“貽笑大方”本身就含有被動義,即讓內行人見笑,因此,“被人”屬多余。
二、從色彩上辨析
1.曉褒貶
有些熟語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已經附帶著一定的感情色彩,使用時應認真辨析。如“始作俑者”比喻第一個做某項壞事的人或惡劣風氣的創始人,含貶義;“東山再起”指失敗后集聚力量再干,是褒義;“明目張膽”原指有膽識,敢作敢為,為褒義,現在形容毫無顧忌地做壞事,就變成貶義了。
2.知謙敬
由于熟語約定俗成,某些熟語的使用有一定的場合,有的還需要區別尊卑、長幼、主客、男女等,這就要求我們在使用時,注意場合,做到自謙敬人,得體合度。如果分辨不清,就會導致謙敬錯位。如“我的邀請,的確出于一片至誠,您老就恭敬不如從命吧”一句中的“恭敬不如從命”是謙辭,只能用于說話者表示自謙,不能用于對方。
三、從用法上辨析
1.辨對象
有些熟語有特定的適用對象;詞義有所側重,適用的對象也就不同。有的指個體,有的指群體;有的指人,有的指物;有的專用于男女或夫妻之間,有的專用于寫文章或文學藝術等等。如果對這些熟語所表達的習慣對象缺乏了解,就會使陳述與被陳述對象之間出現張冠李戴的現象。
如:民謠云“賈不假,白玉為堂金作馬”足見賈府金玉之多,簡直達到了汗牛充棟的地步。
“汗牛充棟”只用來形容圖書多,不能指金玉之類,例句中屬誤用。又如“豆蔻年華”只用于十三四歲的少女,“青梅竹馬”只用于男女兒童之間,“舉案齊眉”“破鏡重圓”只能用于夫妻,“耳提面命”用于長輩對晚輩,“望其項背”用于否定句式等。
2.知功能
每個成語由于自身詞義和詞性的不同,在句子中的語法功能也不同。如果把握不準,就容易造成功能混亂的錯誤。
如:每天早晨,他都要一個人跑到花園里,指手畫腳地練動作,抑揚頓挫地背臺詞。
“指手畫腳”是一個動詞性成語,在句中應充當謂語,而該句由于對它的語法功能把握不準,誤把它當做形容詞性成語,充當了狀語。
還有些成語使用時離不開特定的句式,如果不了解,也會出錯。
如:華爾街金融風暴波及全球,冰島國家經濟瀕臨崩潰,不久英國也望其項背,陷入了嚴重危機。
“望其項背”意思是能夠望見別人的頸項和背脊,表示趕得上或比得上。這個成語必須用于否定句式,在該句中使用就不恰當了。
四、從語境上辨析
有些成語使用時有著特定的語言環境,如果使用不當,就會與其所在的語境不協調,甚至出現邏輯錯誤。
如:當時暴雨如注,滿路泥濘,汽車已無法行走,搶險隊員們只好安步當車,跋涉一個多小時趕到了大壩。
“安步當車”意思是慢慢地步行,就當做是坐車。使用時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行走速度緩慢;二是行走者不慌不忙地步行,表現出的是一種閑適平和的心情。而句中描述的是抗洪搶險時的情景,情況緊急又遇上暴雨如注,該成語與所在的語境很不協調,是不恰當的。
如:領導者應該在問題出現之時就未雨綢繆,而不應在問題出現之后驚慌失措。
例句中“未雨綢繆”比喻事先做好準備工作,“事先”顯然與“出現之時”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