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三輪專題復習:理解常見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二)
c、“直節”即本文核心所在,作者對杉樹的“直節”之性作了由衷的贊美。巨杉之性即剛直豪杰之士的品格。表面狀物,實則寫人。
d、文章寫堂而寫杉,寫杉而實寫徐望圣,借寫徐望圣又將自己的政治品格和人生態度抒發無遺,紆徐曲折,極盡含蓄之妙。
第ⅱ卷 (非選擇題 共120分)
4、把第ⅰ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君見而憐之,作堂而以“直節”命焉。(3分)
(2)吾欲為直,為直必折,直可為乎?(3分)
(3)廬山之民,升堂見杉,懷思其人,其無已乎?(4分)
(七)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 4題。
趙抃,字閱道,衢州西安人。進士及第,為武安軍節度推官。
呂溱、蔡襄、吳奎、韓絳既出守,歐陽修、賈黯復求郡。抃言:“近日正人端士紛紛引去,侍從之賢如修輩無幾,今皆欲去者,以正色立朝,不能諂事權要,傷之者眾耳!毙、黯由是得留,一時名臣,賴以安焉。
請知睦州,移梓州路轉運使,改益州。蜀地遠民弱,吏肆為不法,州郡公相饋餉。抃以身帥之,蜀風為變。窮城小邑,民或生而不識使者,抃行部無不至,父老喜相慰,奸吏竦服!。虔素難治,抃御之嚴而不苛,召戒諸縣令,使人自為治。令皆喜,爭盡力,獄以屢空。初,有詔募義勇,過期不能辦,官吏當坐者八百余人。抃被旨督之,奏言:“河朔頻歲豐,故應募者少,請寬其罪,以俟農隙!睆闹。坐者獲免,而募亦隨足。……加龍圖閣直學士、知成都,以寬為治。抃向使蜀日,有聚為妖祀者,治以峻法。及是,復有此獄,皆謂不免。抃察其亡他,曰:“是特酒食過耳。”刑首惡而釋余人,蜀民大悅。會榮諲除轉運使,英宗諭諲曰:“趙抃為成都,中和之政也!
神宗立,召知諫院。故事,近臣還自成都者,將大用,必更省府,不為諫官。大臣以為疑,帝曰:“吾賴其言耳,茍欲用之,無傷也!奔爸x,帝曰:“聞卿匹馬入蜀,以一琴一鶴自隨,為政簡易,亦稱是乎?”未幾,擢參知政事。
抃長厚清修,人不見其喜慍。平生不治貲業,不畜聲伎,嫁兄弟之女十數、他孤女二十余人,施德煢貧,蓋不可勝數……其為政,善因俗施設,猛寬不同,在虔與成都,尤為世所稱道。 《宋史 列傳第七十五》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近日正人端士紛紛引去 引:退
b.坐者獲免,而募亦隨足 坐:犯罪
c.刑首惡而釋余人,蜀民大悅 刑:處罰、懲治
d.平生不治貲業,不畜聲伎 治:研究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
a. 一時名臣,賴以安焉 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b.抃御之嚴而不苛 去今之墓而葬焉
c.蜀風為變 莫不欲求忠以自為
d. 人不見其喜慍 方其破荊州,下江陵……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趙抃敢于直言,看到朝廷賢能之士如歐陽修等人,都要離開朝廷、出任地方官時,一針見血地(向皇上)進言,這是他們不會諂媚權貴,受排擠打壓的結果。
b.趙抃任地方官時,一向平和寬容,受到上下好評。但在出使蜀地期間,一反常態,力主使用嚴刑,這是他依據自己身份的不同而選用的相應對策。
c.趙抃“為政”很有建樹:在益州,能做到以身作則,改變世風;在虔州,調動各縣令積極性,讓其自主治理,使得當地治安狀況大為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