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語文復習6年高考4年模擬分類匯編社會科學類2
a.社會能夠滿足每個人為適應生活而不斷學習以充實自己的需求。
b.每個人都可以當教員,但首先需要當學員。
c.學習可以通過各種非傳統的教育方式進行。
d.現代教育傳播手段、文化娛樂活動等發揮出比以往更大的教育作用。
答案 b
6.不同時期對“學習型社會”的認識,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1968年,《學習化社會》一書中提出的“學習化社會”的理想,包含著對當時教育上的現代資本主義文化價值取向的批判。
b.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委員會在《學會生存》的報告中,把對學習型社會的認識和社會現實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c.1986年,胡森從教育理論研究和教育實踐等方面認識學習型社會,將繼續教育的主題歸結為終身學習。
d.199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1世紀教育委員會采用胡森的“教育社會”的概念,強調學習型社會應利用多樣化的教育手段,促進人的終身學習。
答案 c
7.下列對本文內容的理解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
a.赫欽斯以古典自由主義的文化精神提出學習化社會的理想,對社會現實采取超然的態度。
b.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1世紀教育委員會鑒于當時的教育未能與社會相結合,從而提倡教育革新。
c.胡森面對“知識爆炸”等對社會的挑戰,提出要以終身教育的理念來指導社會變革。
d.蘭森認為學習型社會是一種新的社會形態,把對學習型社會的認識提升到一個新高度。
答案 d
九、(06安徽)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5~7題。
中國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
中西文化的基本差異之一就是,在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上,中國文化比較重視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而西方文化則強調,人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才能求得自己的生存和發展。中國文化的這種特色,有時通過“天人合一”的命題表述出來。中國古代思想家一般都反對把天與人割裂開來、對立起來,而主張天人協調、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問題,就其理論實質而言,是關于人與自然的統一問題,或者說是自然界和精神的統一問題。應當承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內容十分復雜,其中既有正確的觀點,也有錯誤的觀點,我們必須實事求是地予以分析。 但是,從文化的民族性以及對民族文化的推進作用和深遠影響看,我們應當大膽肯定。中國古代思想家關于天人合一的思想,其最基本的涵義,就是充分肯定自然界和精神的統一,關注人類行為與自然界的協調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說,天人合一思想是正確的,是非常有價值的。
恩格斯對自然和精神的統一問題,有過一系列的精辟的論述。他說:“我們一天天地學會更加正確地理解自然規律,學會認識我們對于自然界的慣常行程的干涉所引起的比較近或比較遠的影響。”他還說:“自然界和精神是統一的。自然界不能是無理性的……而理性是不能和自然界矛盾的。”“思維規律和自然規律,只要它們被正確的認識,必然是互相一致的。”恩格斯的這些論述,深刻地揭示了自然和精神統一問題的豐富內涵。根據恩格斯的這些論述,考查中國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不難看出,這種思想有著深刻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