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三語文正確使用詞語2
(一)、從意義方面辨析。 1.詞義的范圍大小不同。如:“邊疆”的范圍廣,指靠近國界的領土,例如:我在祖國邊疆放哨站崗;“邊境”的范圍窄,只指靠近邊界線的地方,例如:戰士們每天都要到邊境線上巡邏。再如:“局面”的時間跨度大,指一個時期內事情的狀態,例如:改革開放帶來了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場面”指具體時間內、一定場合下,人物生活、活動的情景,例如:“伊人”公司開業的場面十分壯觀。 2.詞義的輕重不同。如:“處罰”詞義輕,指一般的處理、懲治,例如:對違反交通規則的人要給予一定的經濟處罰;“懲罰”詞義重,指嚴厲的處罰,例如:無論是誰,犯了罪都要受到懲罰。再如:“批評”詞義輕,一般指犯了錯誤之后所受到的責備,例如:對于那些口是心非的同志,我們要批評、教育他們;“批判”詞義重,往往指對嚴重的思想、言論、行為上的錯誤作出批評、譴責。例如:對所有非無產階級思想,我們都要迎頭痛擊,加以批判。 3.個體概念與集體概念不同。如:“河、信、樹”是個體概念,而“河流、信件、樹木”則是集體概念。我們可以說“這條河蜿蜒向東流去;我在郵箱里發現了一封信;岸邊一棵樹斜傾著身子”,而不能說“這條河流蜿蜒向東流去;我在郵箱里發現了一封信件;岸邊一棵樹木斜傾著身子”。 (二)、從色彩方面辨析。 1.詞的感情色彩不同。如:“贊揚”是褒義詞,例如:魏青剛的革命英雄主義行為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贊揚;“吹捧”是貶義詞,例如:一些人將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目的說成是“實現大東亞共榮”,極盡無恥吹捧之能事。再如:“成果”是褒義詞,例如:他在科技發明上成果不菲;“結果”為中性詞,例如:學習上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結果可想而知;“后果”是貶義詞,例如:新聞批評要中肯,要真實,不可信口雌黃,否則,后果自負。 2.詞的語體色彩不同。如“惦記”為口語,例如:李大娘說:“他整天就惦記著錢!”;“思念”是書面語,例如:蔣興哥無時無刻不在思念妻子王三巧兒。再如:“嚇唬”是口語,例如:你別嚇唬,我可渾身是膽。“恫嚇”是書面語,例如:魯迅是不齒于敵人的恫嚇的。 3.詞的謙敬色彩不同。如:“全力”用于自己幫助別人,例如:你如果有困難,我將全力幫助你;“鼎力”用于感謝別人幫助自己,例如:因為您鼎力襄助,使我度過難關。再如:“請教”是說自己向別人咨詢問題,例如:昨天晚上,學生向您請教問題,您態度非常謙虛;“雅教”是說別人對自己的教導,例如:呈上拙作,懇請雅教。 (三)、從用法方面辨析。 1.詞的搭配對象不同。如:“交流”的對象多是抽象的“心得、思想”等,例如:今天晚上如果有空,我倆就土地分配問題交流一下看法;“交換”的對象多是具體的“物資、貨幣”等,例如:未有貨幣之前,古人就是拿自己擁有的東西到“集市”上相互交換。再如:“改進”涉及的對象多是工作、方法、技術等,例如:改革開放之初,為了改進我們的生產技術,也曾付出過高昂的代價;“改善”涉及的對象多是關系、條件、生活等,例如:改善人民生活條件,是共產黨人倡導革命的根本目的。 2.詞性與句法功能不同。如:“阻礙”是動詞,做謂語,可以支配賓語,例如:一切非無產階級思想,正在以一種看不見的力量阻礙著我們事業的進步;“障礙”是名詞,多作賓語,例如:為中華民族發展計,我們要全力以赴掃清前進道路上的障礙。再如:“突然”是形容詞,可以作謂語、定語、賓語,例如:情況突然,突然事變,感到突然;“猛然”是副詞,只作狀語,例如:她猛然轉過身來,怒視著甫志高。 三、備考、作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