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三語文正確使用詞語2
(四)、比較排除。作題時,選用的詞與語言環境一定要做到“意義有聯系,情境相一致,功能很恰當”。如:1999年高考題,“端午節,民間有在身上掛香荷包的習俗,據說,這樣可以 疾病。(祛除、驅除)”“祛除”指除去(疾病、疑懼或迷信人所謂邪祟等),“驅除”指趕走、除掉。從句子看,賓語是“疾病”,而且是“端午節”的“習俗”,空缺處應填動詞,謂語,所以用“祛除”。再如:XX年北京高考題,“必須堅決打擊不法商人制假販假 暴利的犯罪行為。(牟取、謀取)”“牟取”意思是謀取(名利),貶義詞,而“謀取”意思是設法取得,中性詞。從語境看,“不法商人制假泛假”是貶義,“暴利”是利益,所以,應該用“牟取”。又如:XX年高考題,“由于環境污染和一些人為原因,著名的阿爾巴斯白山羊絨的品質正在逐步地 。(退化、蛻化)”“退化”泛指事物由優變劣,由好變壞;而“蛻化”本義指蟲類蛻皮,比喻人腐化墮落。從句子看,“白山羊絨”是物質,所以應該用“退化”。要想正確地運用實詞,首先,非得積累大量的實詞并準確掌握它們的意義不可,這是基礎,沒有這個基礎,想把實詞全部運用得正確只能是空中樓閣;其次,要善于運用一定的方法去作必要的分析,既能夠對詞義加以辨析,又能夠對語境的各方面加以分析,并做到透徹明白。只有這兩方面都做好了,才能把實詞運用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