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語文第一輪文學(xué)常識典故復(fù)習(xí)12
【賣藥】漢趙岐《三輔決錄》卷一:“韓康,字伯休,京兆霸陵人也。常游名山,采藥賣于長安市中,口不二價者三十余季。時有女子買藥于康,怒康守價,乃曰:‘公是韓伯休邪,乃不二價乎?'康嘆曰:‘我欲避名,今區(qū)區(qū)女子皆知有我,何用藥為?'遂遁入霸陵山中,博士公車連征不至。”o詠隱士。唐皇甫冉《賣藥人處得南陽朱山人書》:“賣藥何為者,逃名市井居。”另參見九流部•醫(yī)藥“韓康藥”、人物部•其他“韓康”。
【賣餅】參見人事部•雅逸“賣餅”。清吳偉業(yè)《又詠古》之六:“宣城酒家保,北海賣餅師。”【賣餅】《后漢書•趙歧傳》:“(趙)歧遂逃離四方,……自匿姓名,賣餅北海市中。時安丘孫嵩年二十余,游市見岐,察非常人,停車呼與共載。歧懼失色,嵩乃下帷,令騎屏行人。密問歧日:‘視子非賣餅者,又相問而色動,不有重怨,即亡命乎?我北海孫賓石,闔門百口,執(zhí)能相濟(jì)。'歧素聞嵩名,即以實告之,遂以懼歸。……藏歧復(fù)壁中數(shù)年。”o指因避難而隱姓埋名。清錢謙益《欲別東樓去四首》之三:“賣餅經(jīng)寒食,吹蕭過落花。”另參見器用部•宮室“安丘壁”、器用部•飲食“賣餅”。
【賣畚】《晉書•王猛傳》:“王猛……少貧賤,以鬻畚為業(yè)。嘗貨畚于洛陽,乃有一人貴買其畚,而云無直,自言家去此無遠(yuǎn),可隨我取直。猛利其貴而從之,行不覺遠(yuǎn),忽至深山,見一父老,須發(fā)皓然,踞胡床而坐,左右十許人,有一人引猛進(jìn)拜之。父老日:‘王公何緣拜也!'乃十倍償畚直,遣人送之,猛既出,顧視,乃嵩高山也。”o指賢士貧賤或隱逸。唐李白《留別王司馬嵩》:“呼鷹過上蔡,賣畚向岑嵩。”另參見器用部•日用“王猛畚”、人事部•貧賤“洛陽貨畚”。
【青門隱】參見植物部•草本“東陵瓜”。唐白居易《新昌新居書事四十韻》:“跡慕青門隱,名慚紫禁仙。”
【苦李】參見植物部•木本“道旁李”。宋蘇軾《次韻王定國南遷回見寄》:“知君先竭是甘井,我愿得全如苦李。”
【范蠡歸】《史記•貨殖列傳》:“范蠡既雪會稽之恥,乃喟然而嘆曰:‘計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于國,吾欲用之家。'乃乘扁舟,浮于江湖,變名易姓,適齊為鴟夷子皮,之陶為朱公。”o指為避災(zāi)禍而功成身退,唐溫庭筠《和友人題壁》:“三臺位缺嚴(yán)陵臥,百戰(zhàn)功高范蠡歸。”另參見地理部•水流“五湖載越姝”、器用部•車船“范蠡扁舟”、人物部•將相“范大夫”、人事部•富貴“陶朱”。
【臥墻東】《后漢書•逢萌傳》:“(逢)萌與同郡徐房、平原李子云、王君公相友善,并曉陰陽,懷德穢行。君房與子云養(yǎng)徒各千人,君公遭亂獨不去,儈牛自隱。時人謂之論曰:‘避世墻東王君公。”'o指隱逸避世。宋黃庭堅《次韻謝公定王世弼贈答二絕句》之二:“王謝風(fēng)流看二妙,病夫直欲臥墻東。”另參見人物部•其他“牛儈”。
【拄笏看山】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簡傲》:“王子猷(王徽之)作桓(桓沖)車騎參軍,桓謂王曰:‘卿在府久,比當(dāng)相料理。'初不答,直高視,以手版(即笏)拄頰云:‘西山朝來,致有爽氣。'”o指朝廷官宦有隱士情懷。宋朱松《春晚書懷》:“脫巾漉酒從人笑,拄笏看山頗自奇。”參見地理部•土石“拄笏望西山”、器用部•其他“拄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