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屆高考語文考綱解讀復習教案
其實,我們對西畫傳統的“借鑒”也是有惰性的。五花八門的“主義”,莫名其妙的“觀念”,都被“拿來”。只做表面文章,不管實質問題,這不正是惰性的表現嗎?所以,我覺得與其接受那些大而無當的觀念,不如借鑒些具體方法解決問題,西畫的觀察、審視、理解與提煉和晉唐傳統并無二致,可對應、契合。很多西畫作品能更直觀地給予我們實踐上的參照,并很實在地啟悟心智。
而上述兩者,單靠把玩套路或借鑒“主義”是意識不到的,相應的問題也解決不了,而有一個大傳統的價值支撐則很容易在本質上把握,從而走上正途,至少不至墮入迷途。我意在表明,表面上是兩個傳統,本質上則是一個規律,這個規律恰恰就在相互碰撞、影響、融合中呈示清晰:要概括性而非概念化,要充實充分而非僵化。不囿于一個狹窄的視點,使眼光擴大;不拘于一個狹隘的觀念,使思想自由;不溺于可悲的惰性,而勇于發現;不空談花哨的“主義”,而腳踏實地。在比照中思考,在觀察中發現,就能深入本質而導引實踐,就會使工筆人物畫開出新生面,獲得新境界。
(節選自《談藝論文》,有刪改)
6.關于“衡中西以相融”,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a.中西不同的傳統發生碰撞、影響、融合,就會形成一個有利于實踐的大傳統。
b.在繪畫領域,應權衡中西傳統,著眼于相通之處,力求獲得滋養。
c.觀察和比照中西傳統,就能發現其中共同的規律,從而深入本質,引導實踐。
d.“衡”與“融”強調的重點,就是在中國繪畫中更多地體現西畫的藝術范式。
答案:d
解析:“在中國繪畫中更多地體現西畫的藝術范式”錯,應是“在東西方不同的傳統中探求相同的規律、彼此的契合點”。
高考考點: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
備考提示:要辨明檢索區間,確定對應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要死摳字眼。對詞語的解說要抓住本質。將解釋的含意放在被解釋的詞語處,看上下文是否連貫、恰當。尋求稱代詞與稱代內容的聯系,將稱代的內容代入原文理解。聯系全文的傾向性,檢查該解釋是否與全文保持一致。
7.對晉唐畫風的理解,下列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
a.造型飽滿、氣勢磅礴、高逸充盈、樸素自然是晉唐畫風的特點,也影響到了西洋畫風。
b.晉唐畫風達到的高度取決于畫家所處的時代和畫家原生的深刻的直覺感受。
c.觀察、審閱、理解和提煉在晉唐畫風的形成中起到了關鍵作用,在西方繪畫中也同樣重要。
d.“惰性”使晉唐的傳統簡化為一個形成套路,因此晉唐畫風在很大程度上與西方繪畫風格相通。
答案:c
解析:a項,是“相通”而非“影響”;b項,不是“時代”,是“才氣、學養、心態”;d項,強加因果。
高考考點: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